<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在珠峰,致敬北大

        期次:第1471期    作者:莊方東   查看:191

        文章介紹了莊方東一行在卓奧友峰攀登的經歷,包括攀登準備、訓練和挑戰等。攀登過程中遇到了惡劣天氣和心理壓力等挑戰,但最終成功登頂。隊員們通過訓練和協商,借助社會力量購買裝備,在實踐中體驗適應高海拔環境。攀登過程中也注重環保和團隊精神。



        莊方東一行在卓奧友峰攀登 莊方東一行在卓奧友峰攀登


          我的2017,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攀登”。5月3日,我和隊友們登頂珠峰北坳(海拔7028米);10月1 日,登頂卓奧友峰(海拔 8201 米),這也是山鷹社獻禮北大120周年校慶的系列活動。
          其實山鷹社早在2012年便有了攀登珠峰的初步設想,到了2016年2月,這個活動正式啟動。因為攀登8000米以上的山峰需要有先后攀登過6000米以上和7000米以上山峰的經歷,所以在2017年,我們決定攀登珠峰北坳和卓奧友峰,一方面是為了拿到 7000 米和 8000 米的登高證,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訓練,體驗和適應高山上可能會遇到的惡劣條件,將來爬珠峰的時候才更有把握。通過這幾次攀登,隊員之間也能相互了解,默契合作。
          攀登的準備工作除了體能、心理、技術的訓練外,學生隊還需要和校友隊以及教職工隊進行協商,并且借助社會上的力量拉贊助和購買裝備。大多數的準備工作都是在北京完成的,之后,便集體奔赴西藏進行4-5天的適應性訓練,再前往珠峰大本營(5300米)或者其他山峰的營地,逐步適應新高度。
          4月攀登珠峰北坳的時候,出發時有9名隊員,但是由于適應以及體能因素等影響,只有5名隊員成功登頂7028米的頂峰,另外4名隊員只抵達7000米的海拔高度,雖然只相差28米,但是在7000米的海拔,這28米需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雖然在山上的時間只有7天,但是在從5800米攀登至6500米時遇到了暴風雪,當時的體感溫度已經低于零下二十度,加上缺氧供能不足,有很多隊員準備的衣服不夠,差點出現失溫的情況。
          從北坳下山以后,我們就加大了訓練的強度,從體能、心理、技術、實踐等方面進行訓練。我們隊內一共有7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任務,比如有裝備、攀登、財務、后勤、贊助、媒體等,我主要負責隊醫和訓練兩方面,訓練中要求隊員們佩戴心率帶來實時監控隊員的狀態并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安排訓練。我們每周的基本訓練包括一次山地訓練,每人負重10公斤,每次的訓練需要爬升2500米,距離一般都會超過25公里,每五至六周我們還會安排一次大強度的耗竭性拉練。有一次我們晚上十一點出發,凌晨一點抵達靈山的山腳,在日出時刻沖頂東靈山,再從東靈山穿過北靈山和黃草梁抵達柏峪,然后原路返回,全程50公里,海拔上升超過3000米,這次的訓練主要是為了模擬珠峰的沖頂過程,珠峰沖頂也是凌晨出發,在日出時登頂,當天半夜回到營地。除了徒步,我們每周會進行一次長跑訓練以增強隊員的耐力,提高無氧閾,跑步的時間會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目前每次跑步已經超過100分鐘。另外我們每周還會有一些力量訓練,在高海拔因為極度缺氧,體能下降非常嚴重,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儲備,在缺氧環境下根本邁不動步子,更別說向上攀登。除了這三個項目,我們還會有一些野攀、飛拉達這類高空項目以增加大家對恐懼的駕馭能力。
          相比于珠峰北坳,卓奧友峰的攀登非常順利,只有在中間的休整階段下了一場雪。卓奧友峰攀登時間比較長,每天晚上我們都安排了校友給我們講和山峰相關的地理知識以及他們的攀登經歷、創業故事。白天的攀登也不是悶頭爬,在大本營附近我們踐行“綠色登山,環保同行”的宗旨,每次適應性拉練
        我們都會在沿途撿垃圾,我們的行動感動了路人,邊防軍的車輛和游客的車輛都會主動停下來幫我們帶走垃圾。雖然在高海拔彎腰起身,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高原反應,但大家還是特別積極地撿垃圾。到了雪線以上就沒這么多垃圾了,我們行進時偶爾也會聊聊天,不過因為路線可能有風險,行進時我們必須排成一列,所以也就和附近的隊友交流。再往上,到了7000米以上,因為極度缺氧已經沒有額外的體力做其他的事了,更沒有體力來交流,這個時候便開始審視自己,包括人生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我們的總隊長黃怒波當時也來到卓奧友峰的前進營地,他告訴我們,每一次上山他都會在山上密集思考,下山后就會煥發新生。
          攀登的過程中除了要擊敗外界的種種阻力,更要克服內心的恐懼。雖然我們已循序漸進地組織了多次攀登訓練,經驗充足,但是在山上會遇到什么,誰也無法預料。社里的老人們常說,“登山就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的頂峰。每個人到達極限的點都不同,你必須靠自己。這是對你的試煉和考驗。”卓奧友峰的攀登有一個難點是在海拔6400米到7100米的三段冰壁,過了這三段幾乎90度的冰壁后還有很長的緩雪坡才能抵達二號營地,我們這次攀登的時候剛好山上起霧,能見度不到5米,前后都看不到人,腳下的路完全沒有盡頭,感覺整個宇宙中就我一個人,這個時候恐懼感突然爆增,那會兒我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持續走了半個多小時才緩過來,而這半個小時對我來說特別煎熬。過了這道坎,認清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再之后就無所畏懼了。所以登山不只是體能的考驗,還有精神上巨大的壓力,在登山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心理和生理在高海拔環境中的雙重脆弱。
          2018 年的1 月1 日,我們登頂了海拔5355 米的四姑娘山三峰,在山頂迎接新年,那天我許下了一個新年愿望,希望可以順利登頂珠峰。
          目前,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行前的訓練,預計在3月底出發去拉薩,1周左右抵達珠峰大本營,先要適應海拔高度,往返于各個營地并逐漸往上爬,直到抵達7500米后會下撤至5300米的大本營或者海拔更低的定日鎮,之后就是沖頂階段,我們會根據天氣預報,在一個風速相對較小的天氣沖頂。
         ?。ㄗ髡邽榛瘜W與分子工程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