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軍人到學生
期次:第1471期
作者:唐青 查看:110

唐青 唐青 ( (左一 左一) ) 為北大暑期實踐團講解雷鋒團歷史
為北大暑期實踐團講解雷鋒團歷史
我的2017年,以9月份為截點,分成了上下兩半段。9月份之前,我是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一名士兵;9月份之后,我回到北大,做回一名每天穿梭在教學樓間的普通學生。
9月之前的經歷,是那段長達兩年參軍入伍時光的最后半載。2015年9月,帶著少年時候的夢想,懷揣著毅然和決然,也夾雜著一點小忐忑,我踏上了開向遼寧撫順的列車。直到現在,我還時時想起那段雖然單調卻充實的生活。
部隊一點兒也不像文學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樣精彩紛呈,每天的生活單調且乏味;好兵也不像電視劇那樣,一兩個快鏡頭就能淬煉成功,每天的訓練都會脫掉一層皮;哪有那么多的演兵場,更多是整理內務和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無限循環。幸運的是,入伍后我服役在雷鋒團,一支有著優良作風和滿載榮譽的英模單位。下連時,作為2015屆新入伍戰士中唯一一名進入雷鋒班的新兵,我成為雷鋒班第218名戰士,住在了雷鋒老班長的上鋪。成為雷鋒班戰士,雖然光榮,但也意味著更多的辛勞和汗水:與普通戰士相比,雷鋒班戰士在政治、軍事素質上要求更高,白天訓練要比別人更努力,晚上還要加班學習政治知識,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擔任雷鋒班解說員,接待各界人士參觀訪問,周末我們基本上很少能得到休息。我也深知自己作為北大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在雷鋒班更是重擔在身,不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兩年軍旅不留遺憾,更是因為我身上的北大標簽,別人眼中我的樣子就是北大在他們心中的樣子。為了能趕上別人的訓練進度,我會一直纏著教練班長向他請教,直纏到他遠遠看見我就躲開我,而我也成為同屆戰友中第一個完成駕駛訓練、第一個獨立執行出車任務的戰士;為了能抓緊填補政治理論短板,我每夜都是凌晨之后才上床睡覺,很快我就成為了連里的理論骨干;為了能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雷鋒班解說員,一有空閑時間我就對著鏡子練習形態和解說,不到一個星期,我就背下了幾萬字的解說詞并完成了我的第一次解說任務;我還被撫順市團委聘為撫順市“廣場宣講團”志愿宣講員,走上撫順的社區和廣場進行雷鋒精神宣講,還被駐地多所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多次走到中小學生身邊給他們做學雷鋒報告。
在雷鋒班經歷了太多的故事,而讓我終生都難忘的,是2016年7月23日的那個夏夜,這天晚上一整夜的狂風暴雨讓作為全國七支抗洪搶險分隊的我們枕戈待旦、蓄勢待發,做好了隨時出動應急抗洪的準備。凌晨時分,我竟意外接到了遠在山東老家的母親的電話,母親在電話那頭再三叮囑我:“我看天氣預報說你們那邊有暴雨,如果你們要去抗洪,聽媽的話,不要往前沖!”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理解母親的牽掛,卻更不敢忘記身上的軍裝和祖國的重托?!皨專习傩招枰野?!”“可媽更需要你啊!”“媽,我相信,如果老家那邊有洪災,一定會有別人的兒子替我去保護您!如果我真的不幸犧牲了,一定會有無數個兒子替我給您盡孝!”當這些話脫口而出的那一刻,我不僅說服了母親,也說服了我自己,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我才意識到參軍入伍不能僅僅是為了我自己追求刺激、豐富經歷,更是要擔負起一名中國軍人、一名雷鋒傳人的使命。什么是好兵?能做到永遠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的就是好兵!
這些平淡的,激昂的,構成我兩年軍旅生涯的點點滴滴,隨著退伍時間的一天天臨近,離別的氛圍也更加濃厚。退伍的前幾天,我大概是最忙最累的那個上等兵了,因為當時北大暑期實踐團正在我們單位實踐,我全程陪同參觀、訓練、學習,晚上還要加班到深夜準備講稿。等實踐團走了,我才去找自己相識的每個戰友,與他們互留聯系方式、合影留作紀念,算是小小的告別。
退伍那天早上,我們吃了一頓上車餃子,然后全連戰友在連門口列隊與我們一一擁抱送別,很多戰友當時都哭了,我沒哭,不是因為堅強,而是因為在心里覺得我只是暫時的離開,我的心永遠都留在部隊、留在雷鋒班;而且我也必然會“?;丶铱纯础钡?!
9月回到學校之后,再也不需要頂著烈日站軍姿、再也不需要順著荊棘爬戰術、再也不需要吹著寒風站夜崗了。我和燕園里的眾多學生一樣,上課,考試。我和那批同年入伍的戰友成了最親密的朋友,我們有著共同的經歷,兩年前,我們都從學生成為軍人,而2017年,我們退伍歸來,仍是北大學子。
(作者為國際關系學院2014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