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為新時代腦與認知科學播下希望的火種

        “腦與認知科學”論壇舉行

        期次:第1475期       查看:163

        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舉辦論壇,師生現場體驗視覺實驗并聽取了多位院士的報告,包括神經科學、認知障礙性疾病和病理性記憶等研究。何生教授還介紹了神奇的視覺。



        與會師生現場體驗視覺實驗 與會師生現場體驗視覺實驗



        圖: 與會師生現場體驗視覺實驗
        本報訊 3月10日,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北大120周年校慶“腦與認知科學”論壇在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院士出席論壇并致辭,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廣大師生與來自校內外關注腦與認知科學的師生約400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首場報告由神經科學和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愛克主講,題目是“果蠅兩難抉擇的故事”。郭院士首先對為什么要研究抉擇過程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世界充滿矛盾、未知、不確定性和多樣性,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做出抉擇的連續鏈條。抉擇是大腦智力活動的中央舞臺,從抉擇的“司令部”、抉擇的腦機制這一研究起點,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了解智力的本質,探索智力最遙遠的根。他指出,通過研究人類和線蟲、斑馬魚、小鼠、猴等典型動物的大腦,科學家試圖理解哪些機制在進化上是保守的,哪些是人類所獨有的。在這樣的思路下,郭院士深入介紹了對果蠅抉擇模式的研究,并指出動物界中的抉擇大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兩難抉擇。他還介紹了多巴胺和Y-氨基丁酸(GABA)等遞質參與抉擇的機制。果蠅的兩個GABA能神經元可以投射到整個蘑菇體,影響蘑菇體的功能。GABA能神經元和蘑菇體細胞通過神經投射和遞質受體構成了一個環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控制和調節抉擇行為。這一研究對于探究人類智慧的本質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最后,郭院士引用了海森堡關于“物質是通過腦和行為來演化精神的”的論斷,結合智能社會的時代特征,提出了“演化+選擇”產生智力的構想,表達了從演化和智能的角度重構人類精神的宏偉大廈、構建美好未來的期盼。
        第二場報告由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趙繼宗院士主講,題目是“從心理學到認知障礙性疾病研究”。趙院士列舉了心理學發展史上與腦疾病研究密切相關的重要事件,闡述了對腦疾病和腦損傷的臨床研究結果推動心理學發展的邏輯,以及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又是如何改進了對腦和神經性疾病的干預治療。他介紹了從西方近代的顱相學到20世紀中葉對腦的“竊聽”,從“認知革命”到“腦科學時代”的腦科學發展進程,認為心理學的發展與對腦的臨床研究始終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趙院士還介紹了多個研究案例,并表示21世紀是腦科學的時代,腦科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解釋神經環路中的信號流如何產生了人的心智。他展示了人腦功能和影像學歷史事件的圖表,總結梳理了腦的結構成像、功能成像技術如何對人腦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指出心理學和腦疾病的研究治療都尚存很大的發展空間。他還指出,在國家“腦計劃”中,臨床神經科學已經被構想為腦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并列舉了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腦機接口控制機械臂等一些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第三場報告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陸林院士主講,題目是“病理性記憶的喚起和消退”。陸院士通過多個學術研究案例的深入分析,闡述了記憶的動態階段,即習得、鞏固、喚起、再鞏固,介紹了對成癮病人病理性記憶的消退的研究。他指出,研究者發現只提供條件刺激喚起記憶,再進行消退,與不喚起直接進行消退相比,更能長時間抑制病理性記憶的“重燃”。研究者在動物身上進行非條件刺激的復現后的消退過程,與條件刺激喚起后的消退過程的效果相比較,發現非條件刺激的記憶消退可以消除所有與其有聯系的條件刺激的作用。在高程度的吸煙成癮者身上進行類似的實驗,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將這一結論進一步推廣,與成癮記憶相似,先激活痛苦記憶,再次消退、脫敏,這樣的效果也比直接進行消退更加持久。陸院士認為,這樣的治療方法如果能成熟運用并推廣的話,將能夠產生比行為矯正、心理治療更加穩定的療效。
        第四場報告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生教授主講,題目為“神奇的視覺”。何教授指出,視覺既神奇在器官——眼睛和特定的腦區,也神奇在功能——現象與錯覺,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的重要領域。對于器官之神奇,何教授通過一些動物的特殊視覺的例子,展現眼是一種充分適應世界的器官。對于功能之神奇,何教授認為,一是視覺系統為適應外界環境做出的調整,二是視覺系統的推斷和一些恒常性現象。他的講述頗具趣味性,同與會師生進行了良好的互動。他還介紹了為何人們會由于適應,看不到視網膜上長在感光細胞之前的血管。對于視覺適應,他為大家展示了運動后效、面孔適應,并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它們的機理。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