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公衛學院大數據研究告訴你 : 空氣污染對早產有影響
期次:第1477期
作者:醫學部 傅東紅 查看:139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王??〗淌趫F隊與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馬旭教授團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家合作,通過對婦幼健康大數據和大氣污染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首次發現孕期暴露于超細顆粒物對早產發生的影響。該研究成果以 《孕期長期暴露于大氣超細顆粒物污染對早產發生的影響研究》 為題在線發表于 《美國醫學會兒科雜志》(JAMA Pediat?
rics)。該研究首次為大氣污染物相關標準及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對于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空氣污染對孕婦發生早產的風險也有實用價值。
王??〗榻B,早產不僅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還對健康有長期影響。早產兒發生腦癱、學習障礙、成年期冠心病、II 型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負擔,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 問 題。既 往 研 究 報 道 孕 期 的 空 氣 污 染PM10、PM2.5 暴露和早產有關,但是關于孕期 PM1 暴露(指暴露于大氣超細顆粒物污染)對早產的影響尚無研究報道。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制定了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PM2.5)的空氣質量標準,但是還沒有國家或地區制定關于PM1 的空氣質量標準。
本項研究基于 2013-2014 年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婦幼健康大數據,建立
了約130 萬人的出生隊列,并根據衛星遙感數據、地面監測站數據、土地利用數據和氣象數據推算每個孕婦暴露的 PM1 濃度,分析發現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整個孕期的PM1 暴露每增加10 微克/立方米,分別導致早產的發生風險增加 7%、10%、4%和 9%;高污染地區(PM1 濃度大于 52 微克/立方米)與低污染地區(PM1 濃度小于34 微克/立方米)相比,孕產婦發生早產的風險增加36%。
研究還發現,年齡較大(30 歲以上)、戶口為農村戶口、職業為農民、懷孕前超重或肥胖以及在秋季懷孕的的孕婦更容易受到大氣超細顆粒物污染的不良影響。王??Υ诉M一步解釋道,戶口為農村戶口或者職業為農民的孕婦相對于戶口為城市戶口或者職業為非農民的孕婦而言,其在孕早期可能需要進行較多戶外活動(如干農活),而秋季是農忙季節,秋季懷孕的孕婦可能需要進行更多的戶外活動,這將導致室外暴露增加;超重或肥胖本身就是早產的危險因素,超重或肥胖可引起機體的炎性反應、氧化應激等生理病理過程,可能與超細顆粒物產生共同作用;高齡妊娠是許多不良妊娠結局的原因之一,機體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功能隨年齡增加逐漸下降,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孕婦更容易受到大氣超細顆粒物污染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