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中美貿易戰何去何從

        訪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勇教授

        期次:第1479期    作者:■ 校報記者 高昂 張緒敖   查看:162

        北京大學教授王勇對中美貿易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預測了可能的走向。他指出中國將采取反制措施以迫使美國做出讓步,同時認為雙方加強對話以促進共同發展是正確的選擇。貿易戰將導致全球貿易體系動蕩和各國利益受損。



        王勇教授 王勇教授


          近年來,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迅速發展,雙邊貿易摩擦也呈現出日益加劇的趨勢,并在當下成為熱門話題。本期校報,我們有幸采訪到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中美經貿關系的王勇教授,請他以學者的觀點,對人們熱議的中美貿易戰話題進行全面科學的解讀。
          一、中美貿易戰的背景眾所周知,中美是天然的貿易伙伴,在許多方面優勢互補:中國勞動力豐富,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美國的資本、技術、土地優勢明顯。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美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伙伴,有每年6000億美元的貿易額,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對雙邊貿易關系。正因為中美之間有著巨大的利益關聯,所以中美間自由通暢的貿易往來會給兩國的經濟、人民帶來巨大利益。
          王勇教授認為,在中美貿易逐漸擴大的同時,特朗普政府的思想觀點卻仍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們沒有認識到中美貿易的重要性和中美間的巨大利益關聯,一意孤行地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甚 至 認 為 當 前 世 界 貿 易 組 織(WTO)主導的國際貿易規則對美國不利,將美國貿易逆差的產生歸因于貿易伙伴,除了中國,還有印度、加拿大、歐洲等經濟體。于是美國計劃在貿易方面全面出擊,敲打貿易伙伴,以達到美國貿易的再平衡。
          此前,美國利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條款對中國輸美產品進行限制;以“國家安全”名義對中國、日本、歐盟等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鐵、鋁制品進行所謂的“232”條款調查,對進口鋼鋁制品征收額外關稅。最近公布的“301”調查報告則對中國開出了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進口產品征收25%的懲罰性關稅,標志著中美貿易沖突達到新的高潮。根據美國1972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如果外國政府對美國產品、投資存在“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的歧視性貿易待遇,美國政府有權終止貿易協定或對相關國家產品征收額外關稅,也可以采取限制該國在美國的投資等措施。美國指責中國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強制要求美國企業轉讓技術,并于去年8月開始進行調查,今年3月22日宣布調查結果,認為中國確實有以上行為,要求進入 WTO 雙邊磋商。然而“301”條款只是美國國內的法律,所以實際上美國是在以雙邊磋商的名義實行單邊主義,這種做法顯然有悖于WTO 相關規定;在美國的阻撓下,WTO的雙邊解決機制也可能無法發揮作用,因此美國給中國施加壓力的意圖是明顯的。
          二、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1.內政矛盾轉移說有一種說法認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一來是為了貿易保護,二來也是為了轉嫁美國國內的矛盾。王勇教授對此觀點表示認同,他提到,今年是美國重要的中期選舉年,在年底會對國會進行改選,中期選舉關系到共和黨多數席位的維持;而大多數人預測共和黨將會席位不保,特朗普很可能成為“跛腳”總統,政策實行將會遭到國會民主黨的掣肘。因此,這次選舉對于特朗普意義重大。此外,特朗普本人由于“通俄門”、“臉書門”以及個人丑聞等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隨著調查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證據被發現,一旦結果成立,特朗普將面對被彈劾的風險,因此,特朗普此舉也有制造國際危機,轉嫁矛盾,轉移國內注意力的企圖。
          特朗普正在身邊組建一個越來越保守的班子。前駐聯合國大使、鷹派人物博爾頓可能成為特朗普未來的國際安全顧問。美國本土也覺得這種做法很危險,認為博爾頓等人有可能將美國再次帶入戰爭危機中。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會長理查德·哈斯警告說:特朗普正在從三個戰線同時出擊,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對朝鮮有可能采取軍事措施,也可能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走軍事冒險的道路,對美國極其不利。
          王勇教授還提到,在2016年大選的時候,特朗普曾經在搖擺州對選民做出承諾,上臺后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將轉移到海外的工作帶回美國,于是中國首當其沖。特朗普希望能夠通過炒作中國的“經濟侵略”,鞏固在搖擺州選民心目中的地位。
          2.中國威脅說有人說中美貿易戰的爆發,中國也有相當的責任,尤其是最近在上海成立的原油期貨,有人認為這在根本上挑戰了美元霸權,成為美對華貿易戰的重要原因。對此,王勇教授認為,事實上,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的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快速上升,與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這使美國權力精英感到不安。有人預計,2030年前后,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除此之外,中國的政治體制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的對外政策雄心勃勃,大有取代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的架勢,這些都使美國感到不安。
          除此以外,美國還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這一計劃是中國政府促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和互聯網結合的重要舉措,著力點在十大新興產業,比如人工智能新材料、機器人等美國的傳統優勢產業——美國擔心該計劃使中國在技術、制造水平上超過美國,同時也擔心導致相關產業的產能過剩,造成價格扭曲。
          另外,王勇教授認為,中國石油期貨的上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在財政、金融雙赤字的條件下,依然能夠維持進口和美元的金融地位,與美元霸權有很大關系。美元的支撐主要與石油掛鉤,但隨著美國能源自主率的提高,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最大的進口國,在石油定價方面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加。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適時地推出了石油期貨,以推動石油交易的去美元化,擴大人民幣在石油交易中的使用比例。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用人民幣來交易,人民幣石油期貨的出現對美國的貨幣霸權可能產生巨大沖擊,美國人較為敏感。
          3.其他原因王勇教授對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原因做了系統性的總結。他認為,兩國貿易戰的爆發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解釋:
          第一,我們需要站在時代大背景下看待此次貿易戰爆發。中國經濟自從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迅速。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世界范圍內的力量對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美國感到自己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去理解兩國間不同程度、不同領域的摩擦,包括貿易摩擦就更加容易了。
          第二,美國精英階層對中國國內政治發展與政策調整存在“誤讀”,影響了他們對兩國關系的看法。中共十九大與今年的“兩會”上,中國對黨與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美國各派對中國國內政治的變化及其影響存在不少“誤讀”與誤解。一些美國政客認為,當初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錯誤:中國入世獲得了實際的經濟好處,卻沒有發生美國本來預期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和平演變。美國精英階層對此表示失望,并認為如今中美雙方在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方面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中國對于美國的威脅也變得更大、更實際,因此,美國必須采取行動,包括打貿易戰的方式,減緩中國技術與經濟的升級與發展。王勇教授認為,美國一些人未能理解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關鍵”階段,需要集中更多的政治力量解決現存的很多問題,特別是環境保護、減貧與經濟轉型等都需要強有力的體制加以保證。以最近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例,機構的精簡、裁撤與合并可以更好地服務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政府體制改革有助于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王勇教授認為,美國方面對于所謂的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做法持不認同態度。美國方面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會導致對于美國企業的不公。在具體的經貿利益分配上,中國的企業追趕很快,在一些新型的領域和關鍵技術上,中國發展得也很快,從而使美國感受到了越來越多來自中國方面的挑戰。
        三、中國未來的反制措施中國政府在美方發動貿易戰后迅速做出了回應,目前已經公布了與美方制裁相當規模的反制措施。對于未來中國方面可能采取的更多反制措施,王勇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訴記者,中國在未來的制裁名單中可能更多地加入玉米、菜籽油等大宗農產品;而諸如波音飛機、美國汽車及蘋果手機等高科技產品也可能出現在反制裁名單中。
          王勇教授強調,中方并不想打貿易戰,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更多是希望通過公布清單促使美國的各利益集團行動起來。受到貿易戰影響的各利益集團會集體向特朗普政府施壓,以迫使特朗普政府停止對華貿易戰。王勇教授認為,中國方面的強硬舉措對解決當前局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他也提到,貿易戰也有可能會因為美方的原因進一步升級。如果美國方面堅持與中方把貿易戰進行到底或開價過高,極有可能導致更多的制裁與反制措施,比如擴大到國債等領域。
          王勇教授期待中美雙方加強對話,更多地看到存在的共同利益,以最小的代價解決此次貿易戰。他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體量大,雙邊貿易額巨大,雙方可能采取的制裁范圍也是巨大的,相互制裁對于中美來說都不是利好消息。
          四、中美貿易戰最終走向的預測對于中美貿易戰可能的結果,王勇教授給出了三個可能的走向預測。
          第一,中美可能會互相發出制裁威脅,但在正式實施前雙方達成一致,做出讓步。這是最為理想的結果,因為此舉不光為中美經濟帶來了福音,更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此次貿易戰對于世界經濟的影響。事實上,中美圍繞知識產權早就有過摩擦,但是在兩國合作下,一系列矛盾與爭端得以順利解決。此次貿易戰也有可能以雙方妥協、維持中美合作大局而有驚無險地結束。
          第二,中美可能會在發出制裁威脅后,由于不能通過談判達成妥協,導致制裁與反制裁措施真正實施。這個結果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沖擊。世界各經濟體都會因為中美的貿易戰而利益受損。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社會將向兩國施壓,促成中美妥協,解決此次危機。
          第三,最壞的結果可能是中美互相制裁措施實施后,兩國依舊毫不妥協,從而導致制裁與反制裁從貿易領域蔓延到更多領域,進而帶來全面沖突,形成“新冷戰”的格局,這是最壞的結果。中美摩擦與沖突有可能從經貿領域擴展到外交與軍事安全領域,從而引發世界范圍內的緊張關系。
          王勇教授認為,也存在將中美摩擦、危機變成深化中美合作的可能性。他希望,中美雙方可借此次貿易摩擦為契機,加深對彼此國情與對外政策目標的了解,希望雙方可以認識到,兩國在大的發展目標上的一致性,認識到中美兩國間雖然存在諸多分歧,但是共同利益仍是關系的主要方面。中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一頗具歷史意義的時刻,提出了深化改革與市場開放的諸多計劃,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將有助于中美關系的改善。
          五、貿易戰對中美交流的影響出國留學是廣大同學關心的問題,貿易戰是否會波及到科教領域,會對中美的留學產生影響呢?王勇教授認為,中美關系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兩國人員的交流,留學交流對兩國交流生都十分有好處,因此,雙方交流是必要的。并且即使貿易失控,美國也不可能完全不接受留學,因為吸引海外學生是美國競爭力強的表現,通過教育服務帶來的海外收入,也能為美國大學和政府帶來很多經濟利益。
          對中國來說,更沒有必要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相反,要想辦法為中國留學生出國學習提供更好的條件。中國在教育方面也應該繼續開放,比如引進外國大學聯合辦學,制訂高水平、全英文的教育計劃,培養國際化精英人才;同時吸引海外人才,讓他們來中國任教,加強教育國際化。王勇教授認為,如果經貿沖突繼續升級,這可以作為對國家的良好建議。加強國際化辦學力度,在本土辦出更多更好的學校,對中國有很大好處。
          最后,王勇教授指出,中美之間的經貿沖突其實一直都有,只是由于這次中美兩國的經濟總量遠超過去,貿易摩擦帶來的后果也將更加嚴重。中美當前的經貿摩擦和中美整體的戰略競爭關系、中美關系未來的方向和整個事件的方向緊緊聯系在一起,才使得這次中美貿易戰如此吸引眼球。他認為,中美還應該進行更多的對話,要看到中美之間日益擴大的利益,而不僅僅是看到摩擦、矛盾,方能對中美關系進行正確的考察,促進兩國的共同發展。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