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要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同時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期望。本版刊登四篇師生的文章,談他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體會。四位師生中,余淼杰和彭鋒教授作為優秀中青年教師代表在臨湖軒被習近平總書記接見,陳軍偉和張棟杰同學在英杰交流中心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與北大師生座談會。
把握馬克思主義底色,扎根中國實踐
期次:第1482期
查看:136
·余淼杰
5月2日上午9點一刻左右,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親切接見了北大部分資深老教授和優秀中青年教師代表。我有幸作為其中一員也參加了總書記的這次接見活動。
當總書記參觀完北大近年成就展覽后到達臨湖軒北側的小庭院,我們近十位教師從臨湖軒西側走上前跟總書記見面??倳浄浅SH切隨和,同各位教師一一握手問候,并詢問各自的研究領域和工作生活情況。當時,我走上前緊握住總書記的手,激動地說:“總書記好!”總書記問道:“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是國家發展研究院的余淼杰,是研究經濟的?!边@時林建華校長在旁邊補充介紹:“他雖然年輕,但兩年前就獲得了英國皇家經濟學會獎?!笨倳涃澷p地點點頭:“好??!”隨后,他又勉勵我們中青年教師要向老一輩專家學者學習,繼續在教學和科研上用心耕耘。整個接見氛圍非常輕松愉悅, 會見結束之后,我內心挺激動的。一是想不到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居然如此平易近人、親切隨和。二是沒想到首長在百忙之中居然能擠出時間接見北大教師代表,而自己居然有幸能忝為一員:畢竟研究成果卓越的北大優秀教師比比皆是,實在是榮幸之至。
從總書記跟大家的交談中,可以親切地感受到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設的重視,特別是對北大人文社科建設的高度重視。兩年前,習總書記就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用立足中國國情的發展著的理論來指導現實實踐。而哲學社會科學在這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目前重要的任務之一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福利,怎樣把經濟學的知識和原理運用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經濟學者而言,正如總書記所勉勵的,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的確,以現在的經濟學研究為例,國內外學術界競爭非常激烈,一流經濟學家都是“十年磨一劍”,好幾年在潛心研究一個課題,以求能更接近真理。
在隨后召開的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又更進一步地指出:五四運動源于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在過去一百年中已跟北大融為一體,成為北大的精神。近年內,北大繼承光榮傳統,教學科研成果顯著。而下一步,則要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北大的建設乃至中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
事實上,扎根中國實踐、把握馬克思主義底色也是我學習總書記北大講話精神的收獲之一。因為研究的領域是國際貿易和發展經濟學,在之前的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也會感受到西方經濟學雖然自成體系,能解釋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現象,但一旦應用到中國來,的確有“隔靴搔癢”之感。許多模型和結論,可能在西方國家成立,但對經濟發展如此之快的中國今天的社會來講,的確是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現象。所以,照搬西方的經濟學理論的確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脫下手上的白手套,深入進行社會調查,扎根中國實踐,理論聯系實際。
更進一步地,在教學科研中我們更要堅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底色。正如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的,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底色之一就是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北大學生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新青年”。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底色之二則是要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內容博大精深,但里面活的靈魂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研究中不應有教條主義,不宜有先入之見,要有“常無”之心。在教學研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強調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對經濟學者而言,只有不唯書,只唯實,深入到基層,牢記時代使命、不忘初心,才有可能發展出一套能夠解釋并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的經濟科學理論;為國家培養出一批信念堅定、志存高遠、經世濟民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