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中的人形怪物
——藝術學院本科畢業展小記
期次:第1487期
作者:■ 校報記者 胡平 查看:362

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劉晨老師對 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劉晨老師對 “ “歷史中的人形怪物 歷史中的人形怪物” ” 圖像展進行講解 圖像展進行講解

李洋教授 李洋教授 ( (右一 右一) ) 和學生挑選展覽圖片 和學生挑選展覽圖片

展覽文創產品之一 展覽文創產品之一: : 人形怪物明信片 人形怪物明信片
清明節前夕,路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北京大學雙創中心卻人頭攢動。一場名為“歷史中的人形怪物”的主題圖像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本次展覽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14級本科畢業展,主題源于藝術學院李洋教授對電影中非人怪物形象的研究興趣,以學院2014級本科生為主的學生團隊經過歷時四個多月的籌備,展覽于4月2日預展、4月3日在北京大學雙創中心正式開幕。本報記者采訪了李洋教授以及策展小組成員,探訪展覽背后的故事。
電影中的人形怪物展覽主題人形怪物的構想源自李洋的一門課程。2017年,李洋給研究生開了一門名為“影視學專題(影視美學)”的課程,每節課有一個與電影有關的專題,比如烏托邦、大屠殺、反電影等比較有意思的專題,“電影中的人形怪物”也是其中一個專題。李洋認為人形怪物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和主題:“人形怪物,本質上來講表達了人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中,反思人的一個結果。它是對人與非人世界之間某種關系的一種想象?!?br> 在古埃及古巴比倫時期,人形怪物是一種崇高的、超越人類力量的神的表現,人身體的一部分與動物的部分身體結合表達了一種對于神的想象。到了中世紀,人形怪物往往出現在關于煉獄的宗教想象中,它表達了一種苦難、一種邪惡或一種恐懼。到了18世紀之后,隨著生理學科學的發現,人形怪物表達了人們對人的身體生理性或者是基因性變異的恐懼;同時,當時的插畫也會運用人形怪物表達對權貴貴族們的一種諷刺。20世紀以后,關于人身體的變異參與到非常復雜的當代藝術的運動當中,歷史上更多的人形怪物都通過電影,如電影特效、化妝等表現出來,人形怪物被電影的運動影像全面地激活。20世紀后半期,由于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的興起和發展,人形怪物的形式與人們對未來、對科幻世界的想象結合起來。
“除了反映時代特征,人形怪物的歷史本身也可以表達為這種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段的歷史?!崩钛笳J為人形怪物的歷史也是藝術風格的變遷史。在中國歷史早期,人形怪物往往出現在墓葬文化中,在陪葬的浮雕以及碑文的裝飾中出現。到了后期譬如唐朝,承載人形怪物的藝術形式變成了唐三彩;而當唐代文化傳入日本之后就與日本的浮世繪風格相結合,衍生出了新的藝術形式。在歐洲,人形怪物從早期的陶器到中世紀的油畫都有發現,最后出現在19世紀的插畫里。
人形怪物豐富的內涵讓這個主題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作為2014級本科生級主任,李洋在指導2014級同學的畢業創作展時,提議以人形怪物作為展覽主題,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贊成。
三個專業四個月齊心布展本次展覽由李洋策劃,以藝術學院2014級本科生為主的學生團隊籌備完成。李洋介紹說,從2014級開始,學院在文化產業、藝術史論和影視編導三個方向同時招收本科生,也是從這一屆學生開始要求有畢業創作,所以今年這個展覽也是這三個專業的學生第一次做畢業創作展。
這個展覽從去年10月底確定主題到“如何理解怪物:怪物的歷史與未來”學術沙龍完美閉幕,核心參與策展的同學有十幾位,以2014 級的畢業生為主,也有小部分是 2015級、2016級的同學。同時本次展覽還吸引到兩名其他學院的同學,他們出于對人形怪物濃厚的興趣,也參與到展覽的策劃中,完成了非常優秀的工作。
從圖片的選擇到圖片說明的撰寫,從場地效果圖的繪制到現場方案草圖的設計,從宣傳海報的設計到學術沙龍嘉賓的聯系,展覽所有的核心工作都由策展小組同學獨立完成。李洋認為這次展覽是學生主動性和能力最充分的一次體現:“作為指導老師,我希望充分地發揮同學們的彼此協作,通過他們在藝術學院本科的學習,能夠主動地完成這個工作。大家的時間都不一致,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彼此幫助、相互協調才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把展覽做好?!?br> “在寫展覽宣傳稿時,我一開始是有顧慮的?!备哏撬囆g學院2015級文化產業專業的學生,也是本次展覽宣傳組的策展成員,在籌備期間主要負責和合作媒體進行對接工作。在他看來,這次展覽是一個偏學術型的展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要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又不能嚴肅過頭,所以他在如何拿捏宣傳稿風格上犯了難。后來經過和李洋老師討論,高琰選擇了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的一種文案風格,經過北大藝術人公眾號發出來后,閱讀量超過了3000人次?!斑@個閱讀量已經是該公眾號的一個極限了,已經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备哏鼘π麄餍Ч硎竞軡M意。
牟曉晨是2014級文化產業專業的學生,在這次展覽中負責外聯方面的工作。牟曉晨介紹說,展覽最初的布展地點選在了紅三樓。這棟樓頂部是三角形,室內光線比較暗,對于展覽的主題來說比較合適。臨近寒假時,紅三樓的房梁忽然斷裂,所以場地臨時更換到了雙創中心。之前的場地設計圖、具體布展位置的安排都付諸東流,負責場地設計和布展的同學壓力陡增。就是在這樣突發的狀況下,大家通力合作,在工作量翻倍的情況下將工作按期完成。
“在沒有嘗試之前,先不要斷言自己不能夠完成?!迸崂僬J為這是參與策展工作的最大收獲。裴蕾是2015級藝術史論專業的學生,也是本次展覽學術組的主要負責人。從年級上來說她低一級,所以一開始抱著當綠葉的心態參加。但是隨著工作的推進,裴蕾開始挑大梁,負責圖像以及圖錄的工作。展覽的所有圖片以及每個圖像對應的說明都是由她組織完成的;在展覽開展前還需要做一本圖錄。正是在這樣一輪一輪的工作中,裴蕾建立了信心,也收獲了友誼。
與加速時代下人類的恐懼和解在現代社會,李洋認為人形怪物在流行文化中主要表現為三種形象。一種是在展覽中經常出現的人形怪物,它具有人的形式,同時兼具怪物的一面。第二種本質上是怪物但以人形作為偽裝。以美劇 《西部世界》 為例,很多角色本質上是非人類的族群,通過偽裝制造了跟人類相似的一種生物。還有一種人形怪物是沒有具體形式的虛擬存在,比如 AI(人工智能)。
“在當今時代下,人形怪物形式各異,但它們共同表達的是人類對即將到來的一種后人類主義情境的恐懼?!崩钛笳J為,在這個不斷加速的時代,人機不斷結合,人工智能逐漸超越人類智能并且將帶來一種可能,作為人類的我們難以預想未來的生存狀態,由此產生對未來世界的一種焦慮和恐懼。在這樣的焦慮與恐懼之下,人們通過創造這些怪物和這些故事,來緩解某種緊張的情緒。
在被問及本次展覽想傳達一種怎樣的啟示時,李洋表示“人本身就是一種怪物”。他認為,其實世界上并沒有標準的人,無論是他的身體還是本性,其實都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可言,總處在變化的過程中。與其說對超越人的神力或者未知的恐懼,表達了人類的一種情緒,不如說人類對自身的理解還不夠充分。
?。ū疚臄z影 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