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次:第1491期
查看:351
國防科技大學政委劉念光一行訪問北大
本報訊 7月11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委員劉念光中將、副校長兼教育長王懷民少將一行六人訪問北京大學,北大校長林建華、副校長龔旗煌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與來賓在臨湖軒進行了座談。雙方圍繞產學研合作、聯合培養、行政治理、人員引進、“雙一流”建設等方面暢所欲言、交流互鑒。
林建華介紹了北大的整體發展思路,并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北大考察的情況。他指出,國家發展同大學發展相輔相成,北大要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早在2006年,北大就成立了先進技術研究院,旨在整合校內資源,提升國防科學和應用科學技術,促進基礎研究成果向先進技術和實際生產力轉化。林建華希望兩校進一步加強合作,為軍隊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劉念光表示,國防科大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院校。他強調,下一步將積極推進國防科大與北大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座談會結束后,劉念光一行參觀了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彭練矛教授和生命科學學院謝曉亮教授的實驗室。(新聞網記者 寧韶華)
北大成立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
本報訊 7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理科1號樓1560S多功能廳舉行。北大副校長田剛,北大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平文,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教授,山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建亞教授,中科院院士文蘭教授、潘承彪教授,以及北大數學科學學院30余名教師出席揭牌儀式。儀式由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陳大岳教授主持。
張平文在致辭中指出,1952年的院系調整是北大數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閔嗣鶴先生正是那個時期幾位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閔嗣鶴的努力下,北大數論方向的人才培養卓有成效,其中潘承洞、潘承彪先生受益于閔嗣鶴的教育,而后他們又培養出張益唐、劉建亞等數論方向的杰出學者。如今,北大成立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并聘請張益唐教授為名譽主任、劉建亞教授為常務副主任,這對北大數學的發展、數論教育至關重要。
田剛為張益唐和劉建亞頒發聘書,并表示,北大對數論發展寄予厚望,希望在張益唐和劉建亞的傾情投入下,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能為學校數論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田剛和張益唐共同為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揭牌。
張益唐表示,數論在中國擁有悠久傳統,最早是楊武之教授開始研究,大約在上世紀30年代,由華羅庚、閔嗣鶴等學術前輩從歐洲將現代數論研究帶回中國,隨后中科院及北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數學家。成立北大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是一個重要的新起點,將中國數論的傳統傳承并發揚光大,將北大老一輩學者們嚴謹的治學之風傳承下去。潘承彪師從閔嗣鶴并曾指導張益唐的研究生論文。他希望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能夠成為數論研究的安靜園地,成為數論學者們靜心鉆研的一方凈土。(數學科學學院)
亞洲新時代的南南合作論壇在吉隆坡舉行
本報訊 7月10日上午,亞洲新時代的南南合作論壇在馬來亞大學亞歐學院禮堂局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大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北大馬來西亞校友會聯合主辦。論壇吸引了兩百余位來自政商學各界的聽眾參與。
馬來西亞能源科藝環境部部長楊美盈指出,馬來西亞能源科藝環境部目前的計劃是希望能夠和中國及其他國家展開更多的技術商業化合作,并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創造更多高薪及高技能的工作崗位。她希望馬中兩國今后在學術和投資上展開更多合作,希望馬中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整個論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題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對亞洲的啟示。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大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執行院長姚洋教授作了題為 《中國的現代化及挑戰》 的演講。他指出,中國目前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人口結構、政治制度和國際形勢等多方面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中國應當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創造更加開放的社會、繼續推進市場改革和對外開放。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張曉波教授圍繞中國新的發展模式及其對亞洲經濟轉型的影響進行了演講。他強調,中國近年來在制造業中廣泛采用自動化技術,以逐步取代日益昂貴的勞動力,這對于同樣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馬來西亞企業或有借鑒意義與合作潛力。
第二部分的主題是中國的外交關系。北大國際關系學院查道炯教授主講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關系,以及兩國之間開展南南合作的新機遇。他指出,南南合作是中國對于平等和開放式合作的承諾,體現了中國政治互信、經濟共榮的外交理念。中馬應展開平衡的合作模式,真正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副所長饒兆斌從南南合作角度談了馬中關系,并期待馬中兩國的高層能進一步互動合作。馬來西亞前國會議員劉鎮東認為,馬中應從安全、貿易、民心相通以及投資四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國家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