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編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高占成教授榮獲2018年北京市師德先鋒榮譽稱號,本報記者采訪了高占成教授,為大家呈現一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四有好老師”典范。

        高占成:德高為師,厚道堅卓

        期次:第1494期       查看:519

        文章介紹了高占成老師在抗擊非典中的事跡,以及他作為醫生和學生引路人的表現。他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年輕醫生,并帶領他們為醫學事業發展做出貢獻。高占成老師還鼓勵學生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


        校報記者 鄭方圓
        約采到高占成老師很不容易,每周兩次的特需門診、每周一次的??撇榉?、兩周一次的課題組實驗進度匯報、北大醫學部的課堂教學工作、衛計委的各種防控工作……高占成的日程表總是滿滿的,這次采訪也是穿插在周二上午特需門診的間隙才得以進行。
        在門診一見到高占成的時候,感覺與腦海中“醫生”的形象沒有什么不同,白大衣、白帽子、藍口罩,這在我們看來是再尋常不過的醫生打扮。高占成邊摘口罩,邊講起了這簡單的一枚口罩“不簡單”的來歷——十幾年前,中國醫生個人安全防護意識還很薄弱,大部分的大夫出門診、查病房都不戴口罩。直到2003年“非典”之后,口罩才開始在醫生的門診中普及起來。當時甚至還引起了民眾的反對聲音,認為醫生戴口罩是與病人產生隔閡、不親切的做法。隨著科學知識和防護意識的增長,口罩逐漸被大眾接受,成為我們眼中“醫生形象”的必備品。
        抗擊“非典”,奮戰在一線
        講到“非典”,記者和陪同采訪的席雯大夫都很感興趣。席大夫是高占成的學生,畢業前就在高占成的實驗室了,畢業后直接留在了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工作,有了學生和同事的雙重身份。她跟記者是同齡人,“非典”的時候都才十歲多點,記者記憶最深的也就只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幾個字,沒想到有朝一日能坐在一位“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對面,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
        “非典”,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又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種因感染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統計數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 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統計顯示: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 349人。
        2002年底,廣東佛山出現了首發病例,并迅速蔓延到全國。“2003年4月9日,醫院給我打電話,抽調我(從昌平下鄉中)回來組建第一批非典病房?!本驮谇耙惶?,人民醫院已經有4位護士倒下。
        臨危受命的高占成同肝炎科副主任孫焱、急診科主任朱繼紅,還有8名護士一起,組建了人民醫院“非典一號病房”,開始了不分晝夜的救治工作。
        在這個病房,高占成的工作流程是和朱繼紅輪替上夜班,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皩O焱副主任年紀比較大,我們盡量讓她上白班,我和朱繼紅上夜班?!?br>除了充滿考驗的救治,當時的工作環境也非常惡劣:病房是臨時設置在太平間,工作人員休息室更是就設置在了尸體解剖室,解剖室的墻上用中、英、法3種語言寫著“這里是死人為活人作貢獻的地方”。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高占成和團隊一起堅持了3個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這11人中,孫焱副主任和兩位護士不幸被感染,成了“一號病房”最大的損失。在人類與“非典”的這場遭遇戰里,人民醫院僅急診科62位醫護人員中,就有24人感染。
        “我們醫護人員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關鍵時候沒掉鏈子。我想,任何一個有良知的醫護人員都會這樣去做?!备哒汲扇缡钦f。
        關愛病人,潤物細無聲
        《禮記》曾講: “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苯處熃淌诮o學生的,不僅是淵博的專業知識,還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皫煼丁备拍钣纱硕鴣?,凸顯為人師表的重要意義。
        人民醫院特需門診總是擠滿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用“水泄不通”來形容毫不夸張。有的患者千里迢迢趕來,但是因為沒有提前掛號,導致來了人民醫院現場也看不了病。很多患者直接跑到高占成的診室,請他幫忙加號。每每這時,高占成都不吝惜自己的休息時間,想辦法讓病人掛得上號、看得了病。
        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經濟困難的病人,高占成都特意囑咐,下次來找他就診,只掛個便宜的普通號就好。曾有一個花費二十幾萬元四處求醫不見好轉的“IgG4相關性疾病”(一種極為罕見的免疫系統疾?。┗颊撸诟哒汲傻闹笇?,團隊迅速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高占成還在日后反復以此為例警示學生:“我們往往難以切身體會病人的痛苦,在漏診、誤診后以該疾病是罕見病或不典型病例安慰自己,但一個錯誤的診斷對患者影響之大是難以想象的。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為患者帶來有益的幫助?!?br>做好學生“引路人”,仁愛之心是關鍵。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在高占成的帶領下,學生們兢兢業業,始終懷揣著一顆仁愛之心治病救人,他的很多學生已經成為各家醫院呼吸科或危重癥醫學科科室的中堅力量。
        言傳身教,春暉遍四方
        “醫生是天然的教師?!备哒汲蛇@樣理解自己的工作?!搬t生帶徒弟”的行為本身就具有教學的屬性,只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影響、帶動醫護人員隊伍中的年輕力量,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也為醫學事業的發展增加活力。
        從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阜陽手足口病,再到2013年的H7N9,高占成很多個新年都是在外地度過,他依然沒有怨言,總覺得作為一個醫生,為祖國奮戰在第一線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老師,“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也是自己的責任。
        有師如此,呼吸內科的年輕大夫們也都主動“迎著困難上”。
        “組團式”援藏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國家委派的重要任務。人民醫院每年都會派醫療專家到西藏進行支援。都說在西藏工作有“三苦”:一是高海拔帶來的身體苦,二是地域寬闊、交通不便帶來的出行苦,三是“上不能盡孝、下不能養育”的寂寞苦。這樣“苦不堪言”的援藏任務,在呼吸內科卻能做到提前三年就完成報名安排。這與高占成平時進行的“陽光教育”,培養的“陽光心態”是分不開的。
        高占成自己就曾在西藏支援,深深了解當地缺氧、工作量大的困難。但他仍然鼓勵、支持年輕的大夫們堅守崗位,還曾經在中秋節趕往西藏,專程帶著大閘蟹去跟學生們一起過節,為他們加油打氣,希望他們能感受到呼吸內科大家庭的溫暖。
        高占成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昂竦缊宰俊保歉哒汲蓪ψ约旱囊?,也是他給學生們的勉勵?!昂瘛?,取“做人厚道、厚德載物、厚積薄發”之意;“道”,指“取之有道、身正心清”;“堅”,指“信念堅定、堅持不懈”;“卓”,指“優秀卓越、勇攀高峰”。他潑墨揮毫寫的這四個字,被學生裝裱起來,至今還掛在實驗室的墻上,激勵著大家。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