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文研院推出“跨學科視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講座

        期次:第1494期       查看:104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將舉辦“跨學科視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講座,從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的視野集中討論古今中外的制度及制度研究的理論方法。首場講座由閻步克主講“制度史視角中的酒爵酒尊”。



        本報訊 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將匯聚海內外從事制度研究的一流學者,推出“跨學科視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講座。
        從歷史學在中國誕生的那一刻起,典章制度便作為一類重要知識備受關注?!渡袝芬岩妶蛩丛O官分職的詳細記載,《左傳》中亦留下三皇五帝官職構成的點滴記憶,稍晚成書的《周禮》,更是以對國家整體結構的精巧設計,充分體現了時人對于制度建設的巨大熱情。秦漢以降,制度在歷史學中的地位有增無減,有著“正史”之稱、作為中國古代史乘最重要代表之“二十五史”,其中大多設有“百官志”“職官志”,集中顯示出古人對制度的長期關注。
        現代歷史學在中國建立后,制度研究亦占據重要篇幅。無論講求史料考訂的史料學派,還是主張理論先行的史觀學派,都曾對制度研究傾注巨大心力。幾乎圍繞每個歷史時期的史學研究,制度研究都構成其中重要一環,相關成果汗牛充棟。不斷涌現的新出文獻亦為制度研究持續注入源頭活水,無論是甲骨金石,還是簡紙文書,都揭示出許多傳世文獻未見的官職設置和行政運作,推動制度研究走向具體、走向細節。上世紀90年代以降,一些敏銳的研究者還嘗試提煉、總結制度研究的理論方法,鄧小南先生倡導的“活”的制度史,閻步克先生提倡的制度史觀,侯旭東先生推動的日常統治研究等,即為其中顯例。
        理論方法的提出表明制度研究已很深入,但同時也顯現出對于什么是制度、如何研究制度,歷史學研究者之間還存在不少分歧。另一方面,制度也是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的重要命題。早在19世紀,即有所謂舊制度主義,而伴隨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流社會科學中行為主義、多元主義和理性選擇理論的批判,近年來,制度再次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焦點,以制度為核心概念解釋政治、社會、經濟現象的學術主張被統稱為“新制度主義”。
        此次文研院推出的“跨學科視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講座聚焦“制度”這一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核心命題,從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的視野集中討論古今中外的制度及制度研究的理論方法,希望能在問題的梳理與路徑的交叉中激活思想,拓寬制度研究的視野。
        首場講座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學成就獎”獲得者閻步克主講“制度史視角中的酒爵酒尊——周代爵制的可視化形態”。此后,每月安排1-2場演講,包括清華大學歷史學系侯旭東“‘制度’如何成為了‘制度史’”、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周雪光“論非正式制度——中國官僚體制研究的啟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邢義田“澆點涼水,加點熱水——一個異文化制度比較的觀點”等。文研院將通過網站或官方微信發布具體場次的時間與地點信息。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