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我們的故事

        期次:第1494期       查看:179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參加北大暑期課堂的經歷,以及作者選擇北大光華的原因。作者在北大收獲了美好的回憶,并逐漸認同北大的價值觀和環境,對未來充滿期待。


        高二時來北大參加暑期課堂 高二時來北大參加暑期課堂, , 后排右四為本文作者曾進 后排右四為本文作者曾進


        是從剛背起書包,大人逗著我問要上北大還是清華的時候嗎?是從歷史課上,學到戊戌變法,瞟見京師大學堂的黑白照片的時候嗎?是從走過學校門口的光榮榜前,看著上面北大學長名字的時候嗎?真難說啊,沒有什么特定的時刻,沒有什么特定的理由,北大的輪廓就像迷煙一樣彌散在我面前——朦朧,卻別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而面前的迷煙真正變得真實可觸,燕園的輪廓變得清晰可見時,卻是在去年的優秀中學生暑期課堂。
        拉著小小的行李箱,穿過門口擁擠的人群,對門口的保安小哥揮了揮手里的報到通知,順利地進入了心中想象了百遍的燕園。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那時的心情,可能是免去排隊就進入北大的驕傲,但更可能是七天后就必須離開才剛剛進入的園子的恐懼。這種恐懼,讓我不敢去熟悉這個比想象中還要棒的校園,讓我不敢在這里留下太多回憶。因為我害怕,這一次離開北大之后就再也沒有理直氣壯進入的機會。但是,這七天的經歷讓我乖乖繳械投降。燕園風物人情一點點侵入記憶,盡力想忘掉卻發現它們早已融入了我的內心;記住了五四路里令人舒心滿足的濃蔭,記住了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的文物與小貓,記住了學一門口的那棟宿舍樓,記住了空調直吹冷到發抖的那個座位,記住了各式各樣只有北大人才懂的簡稱,記住了文藝匯演上的《青春大概》,也記住了老師的指點教導與學長學姐的關照叮囑。七天結束得比想象中的快太多,冒著大雨拖著行李,擁抱了這幾天認識的新朋友,互道一聲明年9月見。忍著就要流出的淚水,小心翼翼地打包好這幾天的回憶,甚至連一張紙條都舍不得丟掉。讓這幾天的事情保留在心中,不是因為我改變了對無法再見燕園的害怕與擔憂,而是因為我不敢嘗試去忘記。至少這些回憶保留得越多,便能支撐著我在高三生活的重壓下走得越遠。
        深夜的列車顛簸著南下,把我送回千里以外的贛江邊,繼續被七天的北大之行打斷的高三備考生活。在高三程式化的生活中,我很幸運能遇見那么多一路陪伴的人,讓這段日子充滿了亮色。他們是守在門口等我下晚自習回家的家長,是晚自習偷偷摸摸一起看《海綿寶寶》一起笑到抽搐的同學,是竭盡全力幽默起來想讓我們打起精神的老師,當然還有逐漸頻繁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北大招生組的老師。他們時不時來到學校,了解我們的學習情況,為我們答疑解惑,還給我們傳遞最新的招生信息。這些信息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博雅計劃。我是一個成績一直很穩定的人,所以沒有很勵志的經歷或者逆襲的過程,但是我同樣是一個容易擔憂的人,總是會想各種各樣的意外,會害怕任何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博雅計劃正是一注有力的保險。在詳細咨詢了博雅計劃的選拔標準并填寫了申請表后,我慶幸于我在高中的生活中抽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學生活動與班級建設,這些常常被家長們說是浪費時間的閑事,也成為了博雅計劃的一個評判維度。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彌補了高考的不足,穩定了我波動的內心,也告訴我: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在初審結果傳來的同時,高考準備也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倒計時的數字慢慢變成一位數。在博雅計劃的支持下,我強迫自己不去想我是不是能上北大,而開始給自己強烈的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能夠實現和小伙伴們9月見的承諾。這一自信,使我開始穩健地練習,調整好作息,狀態開始漸入佳境。高考前一天,我和同學們圍在校門口的石麒麟前,摸著它們威風凜凜的身軀,心里還是忍不住祈禱一切順利圓夢燕園。
        但是,令我現在依舊困惑的是,高考那兩天的記憶變得異常模糊。本來以為會記著一輩子的事情,卻變得模模糊糊,甚至還沒有一年前的回憶那么清晰?;叵肫饋恚抑磺宄赜浀?,當時我的腦子里一直在想著,熬完四門考試就可以再見北大了。
        博雅計劃的考試進行得異常順利,乃至出分前夜,博雅計劃的認定出爐前,我都沒有過于擔心,而結果也確實令人滿意。說實話,我對北大的興奮感與新奇感,已經在去年被透支殆盡,而一直對進入北大的強烈渴望與期待,讓現在再好的結果都只是顯得理所應當。但是我并不后悔,一年以來這種情緒一直支撐著我早上昏昏沉沉地從床上強行爬起來,支撐著我做一套又一套臨考沖刺卷,也支撐著我唱著《青春大概》下晚自習,在夜幕中離開學校。雖然喪失了那種初入校園的歡欣和探索校園的樂趣,但取而代之的是,能夠如愿以償地進入北大讓我有了一種回家的安心感和歸屬感。
        可是我該不該草率地就這樣作出選擇?在潮水般涌來的信息的沖擊中,為了圓夢燕園奮斗了一年的我,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明白,這次選擇意義重大,我不該將自己努力很久而得來的選擇權輕易使用。
        我到底為什么要來北大?這個時候,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我必須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歸根到底,這個問題還是在叩問我的價值觀。人活一世,到底為了什么?而我一直認為是為了改變。我不想做一個因循守舊者,我也不愿做一個循規蹈矩者,更不愿做一個袖手旁觀者。我不希望我的每一步行動,每一個做法,都順著一個既定的模式。這種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這種無法帶來什么改變的人生,我不愿意去過。往小里說,我想我至少要改變我自己的樣子,至少要改變我的家族。但是往大里說,我更想做的還是改變我的家鄉。我曾無數次對江西經濟的相對落后而產生的教育、醫療、城市建設等一系列能夠親身體驗到的問題如鯁在喉,卻被深深的無力感包圍。我不愿意像很多人一樣逃離這樣一個中部洼地,贛江鄱陽湖滋養了我,我也深愛滕閣落霞秋水長天。若我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去改變養育了自己的家鄉,我怎能撫慰自己的良心。我厭惡那種面對現狀無能為力的無力感,我至少想變得有力起來。而北大,永遠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永遠有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氣度、家國情懷,永遠為希望作出改變的人提供最好的舞臺。我認可與向往這種環境,我覺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能夠成為一個對家鄉發展更有用的人。
        至于選擇什么專業、用什么武裝自己,從而讓自己變得有能力去做出一些什么,便是一個更令人糾結的問題。我是一個性格分裂的人,有時極端理性,也有時傷春悲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我第一次翻開《經濟學原理》、接觸到經濟學的時候,我便被其內部理性的數學思維,和外部感性的對現實社會的關照所吸引。我總是覺得經濟學像一座橋梁,溝通起了理性與感性,這一點確實很令我振奮。并且,更重要的是,對經濟學、金融學的學習,相信能夠使我對家鄉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有更加專業的思考,對經世濟民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而這正是實現我的愿望的基礎。所以,在填報志愿時,我空掉了所有選項,只選擇了北大光華。這不僅是為了我一直以來未名博雅的夢,更是開啟了我對新的夢想的追尋歷程。
        在8月的尾聲里,登上北上的列車,終于在和去年離開時一樣的雨幕中,重新踏進熟悉的園子,拖著同樣的行李箱,穿過仍然令人覺得舒心和滿足的五四路,走進學一門口熟悉的那棟樓,擁有和去年相同位置的床鋪和桌椅,經歷和去年一樣的破冰活動,和同學們實現了9月見的約定,在軍訓的文藝匯演上再次聽到了《青春大概》。故事真的好像拼圖一樣重新接上了。我喜歡這種接續感,令人踏實而安心。我也震撼于這一連串幾乎不可能的巧合,這或許是北大給我最好的見面禮吧。當《此間》編輯部的學長們進入寢室招新的時候,腦子里突然回想起去年輔導員學姐放過的《此間的少年》。而一年的時光,也終于使我成為了此間的少年。
        慶幸18歲的我遇見120歲的你,我們的故事現在才正式開始。
        (作者曾進為光華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高中就讀于江西師大附中)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