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詩百年與北大
期次:第1495期
查看:161
校園是新詩教育的基地,也是新詩成長的搖籃。作為新詩濫觴的北京大學,見證了新詩百年的不同“節點”。生活在北大校園里的詩作者和批評家,在這園子里為國家、為生命、為靈魂而歌。他們的文字又成為鑄造新詩百年廣廈的基石與鋼架,源源不斷地生產中國新詩的“知識”與“譜系”——北大,就這樣提供了一個“詩歌與生活”的標本,為中國乃至世界詩歌領域所矚目。
作為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的胡適,被公認為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第一位白話詩人。他初試啼聲的 《嘗試集》 充滿了矛盾,顯示了從傳統詩詞中艱難的脫胎換骨的過程,從詩歌的內容、音韻和體例上均作了飛躍式的創新。自胡適開了“新詩”的頭兒,北大師生開始將 《新青年》 和 《新潮》 等雜志作為試驗田,將真實的生活與真誠的心靈融合在一起,先后涌
現了俞平伯、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徐志摩、馮至、廢名、卞之琳、何其芳、王力、林庚、駱一禾、海子、西川、臧棣、西渡等數十位杰出詩人。新詩百年,北大人幾占半壁江山。
謝冕教授在新詩百年紀念大會上這樣說道:“中國新詩是中國詩人的一個時代夢……不僅是一場文體革命和藝術革命,也是一場思想革命?!笔堑模俺樾隆钡谋贝笕耸沁@樣一場百年變革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沒有因為“新”而忘了“詩”,沒有因為追求“白話”而忘了詩歌的形式美與音韻美,他們打開了禁錮許久的閘門,真正踐行了“我手寫我口”的主張。
新詩百年,以夢為馬,愿北大人接續這自由卻嚴肅的“詩夢”,沿著新詩的前世今生,不斷探索、追尋。
(校報記者 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