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嶺南行

        期次:第1495期    作者:· 周伯洲   查看:252

        本文作者在清遠市組織部實習期間,參與了多項工作,包括密件起草、實地調研等。作者還利用周末時間探尋清遠雋美,參觀歷史名勝古跡。作者深受北江明珠深厚的佛道文化、悠久的士林文化以及生態文明理念所影響,表達了對北江奔南去、清遠精神及當地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清遠市市委副書記和市長都對其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建議。


        本文作者周伯洲 本文作者周伯洲 ( (中 中) ) 在實習總結大會上 在實習總結大會上



          今年暑假,我有幸作為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黨員示范引領班“知行計劃”的一員,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奔赴“北江明珠”——廣東清遠,在中共清遠市委組織部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暑期實習。謹以此文略述實習期間二三事。
          行行重行行 鳳城覓新知清遠位于廣東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從地圖上看宛若粵北的一只鳳凰,故又有“鳳城”之名。與動輒一小時以上的帝都地鐵行相比,在清遠每天十來分鐘的步行上班路程,讓大家體會到通勤的美好。白切清遠雞、洲心燒肉、碌鵝等清遠特色美食,讓我們大飽口福。如果在生活上暑期清遠行能夠以“美好”概括,那么在清遠組織部里的體驗則可以用“充實”來形容。
          初到辦公室,傳聞中的“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并沒有出現,身邊許多機關干部都在默默無聞、辛勤付出。參與一項密件的工作讓我記憶猶新:起草、成文、印制、蓋章、編號、發放,一份看起來薄薄的文件,出于保密的需要,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地認真。“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有幸因工作需要,我不僅僅是在辦公室里,還先后前往連州市三水鄉新八村、連南縣三排鎮連水村、陽山縣杜步鎮元江村、清新區太平鎮、佛岡縣高崗鎮、英德市等地實地調研,與基層一線的同志們面對面交流,在實踐中獲得真知。
          連南連水村是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縣三排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之一,地處粵北山區,在三排鎮的東南、107國道旁,是一個集“老、少、山、邊、窮”于一身的石灰巖貧困山區瑤族村。過去居住在大山深處的瑤族村民,在政府的引導下逐漸搬遷到山下,建成了瑤山文化濃郁的新型瑤寨——墩龍瑤寨。在現代化樓房的外墻,整齊地刷著具有瑤族特色的圖案,瑤族傳統服飾和運動鞋相結合的服裝搭配,似乎已經諭示了某種現代化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的統一。在村外不宜發展農業的石灰巖山地上,一片片光伏太陽能發電板也為村民們的脫貧不斷注入新能源,這種“授人以漁”的“精準脫貧”,讓我對過去停留在紙面上的政策有了深入的體會。農家樂等途徑也成為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據統計,今年,連水村的農家樂已經發展到了1000家,帶動1.6萬人就業,其中很多崗位優先貧困戶就業,實現人均增收8000元。
          高崗鎮寶山村是佛岡縣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老區。從1927年起,當地人參加農民運動,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45年春至1946年夏,東江縱隊北江支隊司令部就設在寶山的鐘氏宗祠。在該村利用“紅色基因”打造的初心講堂,我參與了圍繞“重溫一次誓詞、誦讀一段黨章、合唱一首紅歌、學習一次黨史、觀看一
        段影片、聆聽一節黨課、留下一段感言”開展的“七個一”系列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黨性和革命傳統的再教育。這只是清遠黨員教育方式創新的一個縮影,也啟示著我們高校學生黨支部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創新思維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
          大山深處的連州新八村,因其三市交界處的特殊位置,微信定位在清遠、郴州、永州三市“飄忽不定”。新八村距清遠城區約五小時車程,前往鄉政府也要走數十里崎嶇的山路。我看到在黨的領導下,該村通過抓黨建、強隊伍,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結合美麗鄉村的打造,發展起了鄉村旅游和綠色茶產業。在基層,中國社會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這一主要矛盾體現得淋漓盡致,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實現“鄉村振興”也必將在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努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在實踐團中,還有許多比我更有收獲的同學。實習的第一天晚上,在市公安局宣傳科實習的鄭志清就身穿“平安清遠”T恤,肩背單反奔跑在公安局運動會的賽場上,成為了實習群里的“網紅”。在市委辦實習的徐子興、趙子昕兩位同學,為做好市委七屆七中全會的后勤保障工作,從前一天晚九點連夜工作到凌晨三點,稍事休息便又投入第二天的工作。每個人都在“只爭朝夕”的奮斗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清遠記憶。
          北江奔南去 嫵媚在青山在實習工作之外,我們也利用周末的閑暇,探尋著清遠的雋美。清遠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秦統一后分屬南??ず烷L沙郡,南朝梁天鑒年間置清遠郡,清遠之名由此得來。韓愈、張九齡、蘇軾、劉禹錫、海瑞、袁枚等諸多歷史名人都曾在清遠留下鴻蹤墨痕。
          我們從五一碼頭出發,乘船沿北江溯流而上,欣賞北江沿岸峽谷優美的自然風光,感受清遠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蘇軾有詩云“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其中所言的清遠峽就是如今的飛來峽。北江的江水水流舒緩,“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船行水中央,過處水面漾起清波,波痕凝碧。水浸碧天,峽谷兩岸山巒蜿蜒疊翠,林木郁郁青青,讓人心靜神怡。
          船到飛霞山下,朦朧的細雨擋不住大伙兒登攀的腳步。位于半山腰的飛來禪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元
        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飛來峽也正是由這座千年古寺而得名。寺前有一塊敦厚古樸石牌坊,正面刻“飛來禪寺”四字,背面則書“第十九福地”,牌坊石柱刻有一聯“福地尊崇名標南粵,洞天景仰法紹南宗”。由于年歲久遠,牌坊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寺中一禪房上刻有“信解行證”四字,與此行的“知行”主題倒是相映成趣。此時正細雨紛紛,從寺廟前的平臺處憑欄遠望,北江江水澄碧,江面煙雨空濛,山間清幽澄靜,佛香云霧繚繞,讓人暫時將凡塵俗世盡皆拋之腦后,頗有“千端世事均度外,一刻心情唯炎涼”之感。
          “飛峽山里藏千景,歷朝詩賦滿山中”,北江深厚的佛道源流和悠久的士林文化為清遠注入了一股“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精氣神,讓清遠人能夠在拼搏進取的同時保持一份恬淡從容。除此以外,黃騰峽、連州地下河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在清遠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臨別之際,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喜忠在百忙之中與我們北大的三位實習生代表座談交流。他用自己的自身經歷指引我們:扎根基層,從基層基礎工作干起,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促進自己成長。座談會上,市長還就我和徐子興等同學提出的建議當場做出回應。
          北江滔滔南去,江畔的標語“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進一步苦干實干、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標語仍在心間。在這片建市三十年的土地上,我們度過了戊戌年的季夏;在北江明珠的三十三天雖然短暫,但它已沉淀在我們心間,指引著我們在人生長河上乘長風破萬里浪。
          (作者為校報記者,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