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風建設論壇
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必須抓長、長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今年3月12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指出,黨中央決定,自 2025 年全國“兩會”后至 7 月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
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是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最早在《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一文中提出了“黨風”概念。他指出,“延安的學風存在主觀主義,黨風存在宗派主義”。隨后開展的延安整風運動促進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形成,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中央以反對官僚主義與命令主義為重心,接連開展整風運動。改革開放時期,針對“文化大革命”對黨風的嚴重破壞,黨中央以堅持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為著力點,恢復和發揚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把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等“八個堅持、八個反對”。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風關系黨的形象與黨和人民事業成敗,提出要在全黨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2012 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等八個方面為推進作風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2013 年黨中央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為重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了黨風政風轉變。此后,黨中央先后部署開展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是一條鮮明的主線,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發揮了重大作用,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而黨的執政基礎是否穩固直接取決于作風建設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毙聲r代的作風建設使黨風政風煥然一新,但“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仍然存在,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四風”問題樹倒根存,表現得更加隱蔽?!扒д芍?,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如果作風問題得不到解決,黨的政策在執行中就會被大打折扣,中國式現代化的總目標也將難以實現。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以釘釘子精神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以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為重要保證。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糾治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只有通過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才能確保作風建設在時間上不間斷、在力度上不減弱。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關鍵在于構建能夠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完善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風的漏洞。同時,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必須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體檢掃描”,及時查缺補漏,確保制度執行不打折扣。此外,強有力的監督是制度有效執行的重要保障。通過構建覆蓋作風建設全領域的監督網絡,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為作風建設提供持久保障。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