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堅信 所以看見
近日,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北大經濟學院院黨委的領導下,學院同仁們研讀了《文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這本巨著的出版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作為一個從事經濟學和人工智能算法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我也深知國家發展是現代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而在當今時代,研究重要的學術問題,往往需要守正創新,使用先進思想方法。讀完這本鴻篇巨著后,我有以下三點體悟:
一是經濟發展的人民屬性。本卷開宗明義,首篇文章的題目即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篇文章談到了“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黨領導人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币匀嗣駷橹行氖沁@本著作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以保障農村留守人群權益為例,我查閱了知網相關文獻而獲知,2013年以前研究農村留守老人權益的相關發表僅有不足20篇,研究農村留守兒童權益的相關發表僅有不足40篇??倳浽?013年《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談道,“據推算,農村留守兒童已超過六千萬,留守婦女達四千七百多萬,留守老年人約有五千萬”,提出了要維護好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合法權益。諸如此類的行文,由于篇幅關系,我無法一一列舉。但閱讀全書讓我由衷地感受到,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本價值取向和方法論要義。
二是實事求是的系統性國家治理觀是站在新時代對國家治理方法論的創新。通讀全書后我感受到,不論是在擘畫發展戰略、直面黨內官僚主義,抑或談及微觀執法時,乃至在與會座談的過程中,實事求是都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的科學態度。比如在《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總書記談道:“中央開這個會議,也不是要大家鉚足了勁、采取超常措施,回去放衛星,而是強調推進城鎮化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在《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總書記談道:“在安監、環保等領域微觀執法過程中避免簡單化,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執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另一方面,實事求是需要我們直面現實發展問題,面對現實問題則要求我們以重大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我國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從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本身的系統性,到書中所強調的“增強改革系統性”、“增強決策的系統性”、“防止重文件制定輕文件落實”,再到“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無一不彰顯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思維特色和思想方法。
三是扎根于自信自立和守正創新之上的獨立自主思想光芒。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談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回想曾經的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他們沒有想到如何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并在經濟停滯的過程中積累了嚴重的官僚主義問題。24年前的8月,一個由無數紅軍鮮血構筑的、一個誓為無產階級奮斗的政權終因否定馬克思主義、脫離了自己的人民而解體。蘇聯解體后,一個繼承了蘇聯70%遺產的國家接受了西方的“休克療法”,在2024年,這個國家的GDP總量卻僅與我國廣東省相當。再回想“一五”時期對我們援建了156項重點工程后又撤出對華援助的世界大國,現在的境遇是何等唏噓。在《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總書記談到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向蘇聯‘一邊倒’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碑敃r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我們要建設新中國是何等的篳路藍縷、是何等的創業維艱。
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中談道:
“我們要注意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要發展就無法期待萬里乘風去復來的一帆風順,更多的可能是“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鴉片戰爭后的我們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包含了多少義士的“濁酒不銷憂國淚”,又包含了多少同仁的“拼將萬千頭顱血”。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總書記談道,“為了擺脫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進行民族復興的各種嘗試,洋務運動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良來圖強,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試圖以資產階級共和國、振興實業等方案來實現現代化,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初入四月,面臨世界風云變換,難免出現彷徨甚至迷茫的聲音。但回顧往昔: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今天的我們當有足夠的勇氣與自信面對當前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改革、發展和穩定的任務。
《左傳》在“篳路藍縷”之后,是這么寫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長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