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探微之三十六 與校史館合辦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方豪

方豪(1894-1955)

1920年北大游日學生團出席早稻田大學建設者同盟歡迎會合影,第一排左起:黃日葵、徐彥之、康白情、孟壽椿、方豪

1946年,金華中學方豪校長(右五)與高中畢業生合影
說起方豪,很多人可能還只是從電視劇《覺醒年代》風行后才得知此人,甚至有歷史學者首先想到的是那位寫過《中西交通史》的歷史學家方豪。本文嘗試通過查閱北大檔案、當時的報刊報道和從一些認識方豪的人的回憶中來考察一下這位五四運動時期的風云人物方豪,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以及后來的境遇如何。
五四時期的學生運動領袖
方豪(1894-1955),字椒新,又名兆鼎,浙江金華人。他1914年考入北大預科一部英文班,1917年畢業,升入北大法本科政治學門,1921年畢業于北大政治系。
方豪身材高大,擅長演講。在北大學習期間,他就是一個比較活躍的人,在同學中有很高知名度。他參與蔡元培發起的北大體育會,是體育會的骨干,被選舉擔任體育會游藝室室長。他是北大雄辯會的骨干,擔任雄辯會國語第一支部部長、雄辯會外國語第一支部文牘。1919年4月,方豪又主持了北京大學辯論會成立大會,并以最高票當選為干事。1918年5月,北京學生兩千多人為抗議中日軍事協定游行請愿,推舉了13名代表見總統,方豪為代表之一。
1919年5月3日晚,由北大學生發起,北京各校學生代表參加的集會在北大法科禮堂舉行,決定于5月4日在天安門集會、游行,方豪是發起這次大會的重要召集人之一。五四運動爆發后,當時北大學生會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活躍分子往往不是來自國民社就是來自新潮社,只有方豪是例外,這應該歸因于方豪出色的演說能力和平時在同學中積累的聲望。1919年5月5日上午,北大學生大會決定:立即成立北大學生干事會,并發起組織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大會推舉段錫朋、方豪為參加北京學聯的北大代表。5月7日,在五四運動爆發后的第三天,方豪就作為北京學聯的代表南下,到津、滬、穗、杭動員學生,爭取各界支持。5月11日,他與天津學生會代表楊興亞、上海市學生會代表何葆仁在上海組織京津滬學生會代表團,計劃去廣州宣傳,爭取各界支持學生運動。他以北大學生代表、北京學聯代表、京津學生聯合會代表三重身份四處活動,先后拜訪過孫中山、蔡元培,還到廣東護法軍政府參眾兩院演說。
1919年10月,五四運動期間臨時成立的北大學生干事會被改組為永久性的學生會,經過正式選舉成立了學生會評議部和干事部。時為法本科三年級學生的方豪被選為新的北大學生會主席,同時任北京學聯主席。
方豪領導下的北京學聯、北大學生會發起要求政府取消中日軍事協定,反對山東問題中日直接交涉的運動。1920年2月5日,方豪、夏秀峰、王名烈等北京學聯領導人在參加完學聯會議后被捕。同時,各學生會被查封解散,北洋政府陸軍部及京畿衛戍司令部下令調十三師一連駐北大附近監視。城內外軍警較平時增加三四倍,嚴厲鎮壓學生上街演講等行為。京畿衛戍司令段芝貴致函北大,要求開除學生方豪,解交司令部懲辦。北大校長蔡元培以方豪并無犯規為由,嚴詞拒絕。后經多方活動,方豪等三人于4月6日被保釋出獄。4月10日,北大學生在第三院大禮堂召開全體大會,對方豪回校表示歡迎和慰勞,到會學生千余人。方豪在會上詳細講述了他與同學被捕入獄、在獄中堅持斗爭及最終獲釋的經過。但在4月19日,又有消息傳出:
“某軍事當局懷疑三人鼓吹同學集體自首,示意警察總監吳再抓捕三人?!?/p>
在此情況下,恰逢以北大李大釗和日本吉野作造為代表的一批進步教授組織中日兩國大學學生交流,于是方豪與孟壽椿、黃日葵、徐彥之、康白情等五人組成“北大游日學生團”,于1920年4月28日從北京啟程赴日本考察、交流。游日團在日本活動一個多月,包括方豪在內的五位學生代表充分展示了北大學生敏銳的思想和優秀的交際、演說才能。他們不卑不亢,向日本各界介紹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抨擊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出色地完成了對日宣傳和參觀考察的雙重任務。
從北大畢業后終身從事中學教育事業
1921年夏,方豪從北大政治學系畢業。因其在五四時期的巨大聲望,安徽學生聯合會和安徽省政府力邀他到安徽任職,擔任安徽省立第一中學校校長至1924年1月。
浙江省教育界得知方豪在安徽辦學很有成效,教育廳長張閬聲就派了一位蔡姓督學持廳長的親筆信來到安慶,邀請方豪回浙江接辦省立第五中學(即今省立紹興中學)。信中說:“楚材晉用,未免可惜,應為桑梓服務,為本省培養青年學生?!笔⑶殡y卻,方豪就向安徽省教育廳申請辭職。1924年1月29日,安徽省教育廳發出訓令,批準方豪的辭職申請。浙江省教育廳隨后即任命方豪接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學校長一職。2月10日,方豪到紹興上任,1924年2月11日的《新聞報》報道了此事:“紹興省立第五中(學)校自去年發生風潮后,校長沈肅文迭辭職,現由教育廳委聘前安徽第一中校長方豪(金華人)接充,方氏奉委后,昨已到紹,與沈氏晤談?!?/p>
剛到紹興兩個月,齊盧戰爭爆發了,浙江省的中學全部停課,只有方豪所在的第五中學堅持上課,弦歌不輟。這一方面固然離不開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與方豪的聲望和領導力有關。在學校經費接濟不上時,上自校長,下至勤雜工,不分等級一律月支生活費十元,眾人一心、同甘共苦。所以在齊盧戰爭中,只有省立五中從未停課,受到當局的嘉獎。
1927年3月,方豪被調任為家鄉金華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后改名金華中學)校長。方豪在這里一直工作到1948年。
方豪擔任金華中學校長以后,大力聘請優秀師資,提高辦學質量。他憑借個人影響力和廣泛的人脈,從省內外聘請學有專長的教師來校任課??谷諔馉帟r期曾在金華中學學習過的原北大黨委書記王學珍回憶道:“當時金中老師大多是方校長四處求聘來的優秀老師,其中就有許多北大出身的老師。他們治學嚴謹,業務水平高,教學非常認真負責。那時教室、宿舍均在破舊的祠堂廟宇中,條件極其窘迫,但老師勤奮授課,同學刻苦學習,老師愛學生,學生尊敬師長,師生同甘共苦,親密無間,這些都是現在無法想象的。我在金中讀書只有兩年半時間,但我對金中的印象卻十分深刻,至今不能忘懷。”原中科院原子能所高級工程師馮澤君說:“方豪所聘教師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全校60多名教師一律是大學以上學歷,單北大畢業的就有13位,后來又增加了幾位,總共21位,占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學校教務主任、訓導主任、總務主任、高中部主任、初中部主任以及大多數班主任都由他們擔任,這在全國中學中是少有的?!狈胶狸P愛學生成長,隨時隨地言傳身教。據學生回憶,方豪一向有來信必復的習慣,而且親自動筆,當天的信當日回復,學生來信也不例外。有時來信較多,為使回信及時寄出,在處理完公務后,他堅持回信到深夜。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除學生自治會之外,還成立了劇藝社、宣講會、文學創作組、圖畫研究室和消費合作社等十幾個社團,編輯出版了《學蠡》雜志作為師生的寫作園地。我國現代詩壇泰斗艾青在金華中學讀書時所寫的處女作《游痕》就發表在1928年的《學蠡》創刊號上。
經過方豪的努力,金華中學辦學質量迅速上升,成為國內知名中學,以致當時有“北楊南金”的說法。1936年秋季考入金華中學初中部的蔣風(浙江師范大學原校長)說:“‘北楊南金’盛傳于20世紀30年代后期,金中能獲得如此聲譽,師生們都認為是方校長治校有方?!?/p>
五四時期白話文新詩先驅劉延陵被方豪聘請,曾經在金華中學高中部教過三年語文,他晚年回憶,還清晰記得金中的南門上刻有“百年樹人”四個大字。談及方豪校長,他說“方校長是一位值得崇敬的人,有能力,有魄力,且氣質優雅,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直達全體師生的心坎?!?/p>
方豪終身秉持五四時期的愛國熱情。他主持制訂的學?!冬F行守則》中明確規定“讀書不忘救國”。師生在歷次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中都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谷諔馉帟r期,學校幾度搬遷,先由城里搬到鄉下,后又再度搬遷到浙東山區縉云,借用當地的祠堂作教室和宿舍,幾次搬遷,圖書和儀器一無損失。
在抗戰困難時期,日寇在城里原金華中學校舊址辦起了一座偽復興中學,派人游說,拉攏逃到鄉下未去縉云的老師進城教書,為他們服務。方豪大聲疾呼:“家鄉不光復,決不回城。”當時在淪陷區的教職員工聽了方豪之言,生活雖很艱苦,除靠學校力所能及的接濟之外,就靠節衣縮食、變賣衣物書籍為生,沒有一人喪失民族氣節。方豪也千方百計地為學?;I借經費,以救燃眉之急。他借到現金六萬多元,糧食數百擔(每擔一百市斤),幫助師生渡過難關。
1948年,浙江省教育廳調方豪到杭州任省立第一中的校長。他在省立一中擔任校長直到解放。
解放以后,在時任教育部長馬敘倫的幫助下,方豪被調到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學習結束以后,方豪被分配到杭州蕙興中學教書,結束了他長達三十年的校長生涯。
1955年2月,方豪在杭州逝世,終年61歲。這位五四運動干將永遠離開了他畢生為之奮斗的教育事業,但他培養的成千上萬優秀學子已經遍布海內外,他的精神、他的理想也為學生們久久傳承。
(作者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