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講堂
送學術下鄉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世論壇﹄項目紀事

主張知識共享與經驗借鑒的“經世論壇”,通過加強校地合作,讓北大“看得見、摸得著”。2025年的首次 “經世論壇”在廣東省英德市英德紅旗茶廠召開。

參加“經世論壇”的學者們在地方進行實地調研,聽取當地民營經濟企業的介紹。
晨霧未散,嶺南的紅土地上籠著一層薄霧,位于廣東英德的紅旗茶廠的老磚墻已在熹微中蘇醒。檐角垂下的爬山虎上沾滿露水,遠處起伏的茶壟形成層層疊疊的綠浪,撞開了東方的云霞。古邑英德正以嶄新的一天迎接來自最高學府的客人。
2025年1月13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年度首次“經世論壇”于此順利召開。親歷了紅旗茶廠在20世紀60年代出口創匯的繁榮、90年代經濟轉型陣痛的老廠房,如今迎來了智能時代的新變化、新機遇,也見證了此次在“經世論壇”的盛況。北大的學者們在此圍繞當地發展真問題、真需求建言獻策。
經緯縱橫,根植大地
至今,“經世論壇”已順利舉辦了十多期。從昆明跨越國際的合作構想,到酒泉“雙百千培育工程”的藍圖;從大別山麓新縣漫山紅楓映照的縣域經濟突圍,到小興安嶺鐵力林海中“兩山論”催生的生態模式;荊楚大地的沙洋正用城鄉統籌的經緯線編織希望錦緞,太行深處的淶源正以改革密鑰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密碼鎖;豫北焦作的低空經濟如鯤鵬展翼撕開蒼穹,湘西懷化青山上的綠色循環經濟正與高質量發展共舞春芽。
北京大學經濟學科自創設之始,就被賦予濃墨重彩的經邦濟世情懷。
提到創辦“經世論壇”的初衷和契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崔建華教授說:“一是大學和學院的學術要服務于國家發展,這絕不能空洞,要落在實處;二是經濟學院的教師和學生需要對經濟社會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要在實踐中感受國家的變化;三是學院需要一個平臺,將服務社會的資源和活動整合起來;當然還因為地方的民營企業家很少有機會能直接地接觸到學者,我們把論壇、培訓班開到地方,就便利了當地需要新知識、新理念的干部和企業家?!本瓦@樣,“經世論壇”確立了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地方發展,送學術到基層的初心。
至于選擇論壇舉辦的地點,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戰略發展合作辦公室主任閆雨說:“國家的倡導就是我們的方向,從鄉村振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發展民營經濟等導向來選擇舉辦地,并且結合地方所需,選具有樣板價值和代表性的案例。”
為了將學術第一時間轉化為生產力,“經世論壇”不能搞形而上的“老路子”。只有致力于深入洞察基層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與區位優勢、產業特色、發展戰略、政策導向、校地產學研合作潛力、學術資源匹配度等要素,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論壇議程、專家團隊結構。從而提升學術研討與地方實踐的雙向互動效果,為地方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方案。
把脈問診,求真務實
敲定每期論壇的主題同樣并非易事?!霸诿恳淮握脚e辦論壇前,我們至少要做兩到三次的前期調研,像中醫‘望聞問切’一樣,只有找到地方真正的需求,才能對癥下藥?!?
閆雨舉例補充,焦作是全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那里的每座煙囪仿佛都刻著共和國工業的掌紋,但經濟轉型帶來的發展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才能破開銹帶、注入活水?
在調研考察中,經濟學院團隊敏銳地捕捉到了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作為河南省第一家省級地理信息示范產業園的優勢。為了抓住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2024年11月的“經世論壇”確定了助力焦作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快速切入低空制造領域的主旨。
論壇期間,專家團隊幫助當地對接北大校友資源,論證低空物流、智慧農業項目的可行性,探討如何加速技術轉化與產業孵化,從而推動當地低空經濟從“試驗場”向“產業高地”升級。
這種“不看形式看療效”的模式貫穿了“經世論壇”的每期活動。
2019年9月,崔建華、閆雨等學者關注到了以衛星發射聞名的“東風航天城”——甘肅省酒泉市?!熬迫枪糯z綢之路的重鎮,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但近年來卻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理念缺乏更新等問題,在經濟發展上較為薄弱?!?
當地的育種基礎和日照時間長,許多農民辛勤種植枸杞,但一年到頭僅能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難以達到小康水平。此外,當地非公經濟長期面臨規模小、創新能力弱等問題。
在論壇上,專家團隊提出以枸杞的深加工為抓手,打造非公經濟創新生態,提出推動區域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具體而言,需要引入相對完整的枸杞加工產業鏈條,破解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從枸杞飲料、枸杞酒、枸杞化妝品和以枸杞為原料的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的產品入手,進行招商引資。
閆雨回憶道:“當時在酒泉的活動有兩百多位當地黨政干部和150多位企業家參加。前不久我到酒泉去回訪,發現當地的枸杞產業鏈條已經發展得很理想了。論壇和活動能夠實實在在地給當地留下有價值的理念和積極的、真切的改變。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知行合一,久久為功
“每場論壇都是對我們自身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也是理念逐步深化的過程?!薄澳壳啊浭勒搲念A期效果已經實現,持續效果需要長期‘陪跑跟蹤’、全程服務,定期對論壇的效果進行回顧、評估,收集反饋意見,從而確保其活力和前沿性?!?
“只有深入地方,才知道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多重要,感受到國家長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決心,以及民營經濟發展做到‘兩個健康’的政策定位的準確性。只有直面經濟社會的具體問題,才能以小見大,才能對企業營商環境、創新、就業等問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边@些是崔建華在談到調研和舉辦“經世論壇”的體會。
在召開英德“經世論壇”前,閆雨等學者曾四次前往調研,“在普遍印象中,廣東都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但是清遠處于粵北,相比廣東其他地方經濟體量并不大,因此即便是經濟發達地區,也會有一些相對欠發達地方需要幫扶和支持?!?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德紅茶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核心產品。但這一產業近年發展受阻,在國際市場占比份額被東南亞和非洲的產品趕超。
對此,專家們建議:一是要在低端市場繼續發揮優勢,在保障質量的情況下提高產量,大規模應用智能制茶一體化機器,大幅提升效率;二是在高端市場開創“藍?!?,做精品紅茶,提升附加值;此外,也要突破傳統的國企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實現茶葉和新產業的融合,發展茶文化、茶體驗、茶金融,實現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由此可見,“經世論壇”從不停留在面上、線上,而是在案例上尋求突破,力求“知行合一、體用不二、主客兼容、內外協調”,著力構建典型案例精準穿透式研究機制,在產教融合關鍵節點實現創新突破。
主張知識共享與經驗借鑒的“經世論壇”,通過加強校地合作,讓北大的學問“看得見、摸得著”。借由這一平臺,學者們能夠將最新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帶到地方,地方的實際經驗也可以為學術研究提供寶貴的案例素材。圍繞這一品牌,不同領域的專家跨界合作,形成合力,解決復雜問題、克服發展瓶頸,不僅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還通過實際行動推動了一系列具體項目的落地。
未來,隨著地方經濟不斷激活存量、創造增量,民營企業成為注入新鮮血液的“毛細血管”和經濟活力的源泉,“經世論壇”必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引入更前沿、跨學科的主題,運用更先進的發展理念,持續回應社會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