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畢業隨想

        有雙翅膀,助我逆風飛翔

        期次:第1693期    作者:·蘇浩然   查看:45

        作者通過國家專項計劃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在北大成長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成功轉入臨床醫學,經歷焦慮抑郁低谷后重新出發,全力備考內外婦兒考試并獲得出國交流機會,最終獲得繼續深造機會。作者將繼續醫學之路,未來將保留少年時的真誠與熾熱。

        2019年,我通過國家專項計劃,從一座小縣城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成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一名本科生。時光流轉,我從初來乍到的青澀高中畢業生,成長為保研至運動醫學方向的準研究生。這是一段注定要銘刻于心的旅程,它充滿了轉折、低谷與奮起,也見證了一個普通青年在北大這片熱土上的蛻變與綻放。

        初入北醫,我還帶著高中時代的拘謹與怯懦。記得在開學前夕參加迎新晚會時,我看著臺上同輩們侃侃而談、光彩照人,而我只敢蜷縮在角落,生怕被注意到。幸運的是,輔導員和學長學姐們的親切鼓勵讓我逐漸鼓起勇氣,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我參加了團支書競選,并投入大量精力于學生工作,從編發微信文章到組織日?;顒?,樣樣不落。雖缺乏經驗,卻在一次次嘗試中建立了信心,也因此獲得了“北大十佳團支書”的榮譽稱號。

        與此同時,我對臨床醫學的熱愛愈發濃烈,每一次走進醫院、旁聽臨床講座,都會感到內心的激動和堅定。是幾位授課老師的認真與嚴謹深深打動了我,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以自身的專業精神影響著我。記得一位學長在圖書館深夜自習的背影,也曾讓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于是,我咬緊牙關全力以赴,調整學習計劃,攻克基礎課程中的每一個難關,逐步將成績穩定在前列。最終,我以原專業第一的成績成功轉入臨床醫學,并獲得國家獎學金。這份成果不僅僅是努力的回報,更是身邊良師益友共同托舉的結果。

        那段時期,目標的達成、學業與學生工作的齊頭并進,甚至還有機會去修讀心理學雙學位,讓我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努力被看見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轉入臨床專業之后,因為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加上學業壓力暫時減輕,我迎來了相對自由的一年。本想借此機會全方位發展自我,繼續修讀心理學雙學位、投入學工、嘗試參與科研,但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加之精力被分散,我逐漸陷入效率低下與自我懷疑的困境之中。這一年,我變得懶散,計劃常常擱淺,面對優秀的同儕和越來越高的要求,我產生出強烈的不安與挫敗感。頭痛、失眠、注意力渙散等癥狀頻繁出現,最終在一個凌晨被劇烈頭痛驚醒后,我決定前往六院求助。

        醫生在問診和檢查后診斷我患有中度抑郁和焦慮障礙。他語氣平靜地說:“這在學生中很常見,不代表你心理抗壓能力差,可能只是還沒有找到適應的節奏。”我下意識地反駁:“可是我平時心態挺好的呀。”醫生意味深長地回答:“這不代表你沒有在承受壓力。”那一刻,我突然釋然了許多。原來,我的掙扎并非源自無能,而是階段性的迷失。我為那一年的低谷找到了出口,也把這次就診當作重新出發的起點。

        我不想再如此沉淪。于是,我開始一點點調整作息、重建目標,也逐漸學會了接受現實的不完美。我曾以為,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專注于人生的“高度”;而后來才明白,真正的挑戰,是在有限時間里堅持和選擇。

        在北醫,優秀是一種常態,焦慮也如影隨形。我逐漸明白:“平凡”并不是羞恥的代名詞,它意味著腳踏實地、步步為營。而我,正是要在這樣的節奏中重新出發,也更加堅信,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大四下學期,重新振作后的我全力備考臨床本科階段最重要的內外婦兒考試。從寒假起就開始系統復習的我在考試前夕,意外得知可以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海外交流項目,即臨時準備了一場全英文面試,結果超常發揮,幸運地被錄取了。隨后的保研階段,在老師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沖刺績點與面試準備中,逐步重建起信心與競爭力。最終,我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在北醫三院運動醫學方向繼續深造的機會。

        外科實習期間,我主動參與手術,積極提問請教。在新加坡的交流經歷中,這些外科經驗又成為我主動請纓“上臺操作”的底氣。種種經歷彼此串聯,正向反饋不斷疊加,仿佛開啟了另一個更加明朗的人生階段。

        臨近畢業的最后半年,我突然想為自己的愛好拼一把,便報名了“北醫十佳歌手”比賽,并幸運進入決賽。在選歌時,我偶然聽到了《你曾是少年》這首歌,其中那句“感覺有雙翅膀,能飛越高山和海洋”深深觸動了我。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那個曾羞怯退縮的自己,也感受到這幾年間自己悄然完成的成長與蛻變。

        我始終懷揣著對未來的信念。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會層出不窮,但經過內心成長后,已經不會再把它們當成問題,只不過是人生前進路上,不同曲調的伴奏曲。”這些年里,我的每一場考試、每一次失意、每一個選擇、每一場演出、每一份執著,都是成長的注腳。

        我也始終記得,是北醫給予了我一個學習與生活兼容并包、鼓勵探索的平臺,讓我有機會不斷嘗試、展示真實的自我。在這里,我遇見了許多值得感恩的老師與同伴,他們在我迷惘時給予耐心指導,在我低谷時默默支持。這段旅程讓我明白,成長不只是成績與光環,更是一次次跌倒后的反思與再起,是在包容與激勵中逐漸堅定的自我塑造。

        未來,我將在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繼續我的醫學之路,也希望繼續保留那一份少年的真誠與熾熱。

        關關難過關關過,未來亦如此。

        (作者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第四臨床醫學院2025屆本科畢業生)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