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華黎明: 絲綢之路的使者

        期次:第1468期    作者:■ 校報記者 高瑩   查看:190

        北大波斯語專業發展歷程及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訪談。他表示學習波斯語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波斯文化底蘊深厚,伊朗在中東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他希望更多人學習波斯語,為中國人介紹伊朗。



        從西漢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兩千多年的歷史記錄著深厚的中伊關系;從院系初創到200多名畢業生,一個甲子的時光承載著北大波斯語專業的蓬勃發展。值此之際,本報專訪了中國前駐伊朗大使、北大波斯語專業第一屆本科畢業生華黎明。
        以愛智之心,求知燕園
        “我當初調離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來北大,具體學什么語言,聽從組織分配。既然國家需要波斯語人才,我就學,而且學好,全力以赴地學好,將來能夠為國家服務?!北局@樣最樸素、最真實的想法,華黎明結緣北大波斯語專業。1958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外交部從全國10個高等院校的英語專業里面選拔了三十幾個人,分配到北大東語系不同的語種專業培養,華黎明等7人轉而學習波斯語。
        北大波斯語專業于1957年秋建立,首批招收的學員都是在職干部。1958年招收的這7名學生才真正地按照5年本科的標準完成了專業學習。回憶起建系情況,華黎明感嘆道:“當初跟伊朗也沒有建交,周總理就想到了要有波斯語專業。而且季羨林教授覺得波斯文化是西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堅持一定要開波斯語專業。因此這個專業的開設,跟周總理的遠見卓識和季羨林教授的執著都是很有關系的。”
        從學有所成的英語專業轉向完全陌生的波斯語,對華黎明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波斯語的一些發音是漢語和英語所沒有的,而且文字要從右往左書寫,書法也很講究,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拿了蘆葦做的筆,每天要寫一篇字,像練毛筆字一樣”。另一方面,院系初創,沒有波斯語老師,只好通過中聯部的關系,聘請流亡在蘇聯的伊朗共產黨人來華教學。老師的外語是俄語,學生的外語是英語,根本沒有辦法溝通;便又從北大俄語系借調青年教師張鴻年到波斯語專業擔任翻譯,同時一起學習波斯語。
        燕園求學,華黎明印象最深刻的正是這三位伊朗老師,從波斯語的字母開始,到波斯的古典文學,都離不開他們的啟蒙和引導。“他們從來沒有當過教員,一生從事政治。為了教好我們波斯語,他們想盡了辦法,非常認真、非常努力?!睕]有教材,老師們就自己把雨果的《悲慘世界》從法語翻譯成波斯語,或者從莫斯科借一些教材,華黎明清楚地記得自己曾經學習過波斯語版的《共產黨宣言》。“他們是把波斯語介紹到新中國來的第一批伊朗人。他們的作用、歷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后來,由于中蘇分歧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歷史原因,三位伊朗老師陸續離開中國,華黎明非常遺憾,“非常想念這三位老師”,希望北大可以找到老師們的下落,“他們為中國的波斯語播下了最早的一批種子”、培養了最初的人才,理應給后人一個崇敬和緬懷的寄托。
        秉報國之志,投身外交
        “畢業的時候,要先把我們‘冷藏’起來。因為1963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和伊朗還沒有建交。波斯語沒有太大的用處?!碑厴I后順理成章進入外交部工作的華黎明,被安排進了翻譯隊,1965年才被派遣到中國駐阿富汗使館工作。1971年,華黎明回國被下放到外交部在山西離石的干校進行勞動,并被告知一輩子將扎根農村。
        1972年9月,苦心志、勞筋骨的華黎明迎來了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他突然接到回北京的通知,抵達北京后,穿著干校勞動服裝、一身都是泥土的華黎明,才知道伊朗的王后和首相胡韋達來華訪問,于是跟人借了一套服裝,當天晚上就在人民大會堂給周總理作翻譯?;顒咏Y束之后,因為中國和伊朗交往的增多,華黎明就被留在了北京,自此見證著中伊關系幾十年的跌宕起伏?!拔耶敃r就是普通的翻譯,外賓到來以前,他會和我們聊家常,問問怎么學的波斯語,多大年紀,哪里人?!闭勂鹋枷裰芏鱽砜偫恚A黎明欽佩不已,擔任周總理的波斯語翻譯,使他有機會零距離接觸這位卓越的政治領導人,學習他的戰略眼光和外交風度。
        1973年華黎明第一次來到伊朗,“飛機到了德黑蘭上空,看到底下是一片燈火輝煌,從來沒有見過”。在當時,由于中國國內發展落后,而伊朗已經是比較現代化的國家,華黎明第一次見到了高速公路、超級市場這些在今天的中國很普通的事物。不過,他笑著說:“現在我們和伊朗的差距倒過來了……伊朗人到北京、上海來,他們看得瞠目結舌,中國的發展這么快!”
        得語言之美,交流文化
        “我們中國的漢文化,受印度文化影響最深,其次就是波斯文化?!辈ㄋ拐Z對華黎明的影響,不僅是作為一門語言,更是一種文化的交融。在外交工作中,他喜歡引用一句波斯諺語“能用手解開的結,就不要用牙咬”,主張和平、積極解決爭端,反對用暴力沖突。伊朗文化底蘊深厚、充滿哲理,比如,“母親用一只手晃動著搖籃,另一只手撼動著世界”,對女性角色和地位的肯定,是值得其他文化學習的。
        華黎明勉勵波斯語專業的青年學生:“學習波斯語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因為伊朗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國家,將來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體,是大有可為的?!蓖瑫r他也告誡小語種專業的同學們,學習語言 “最重要的是必須喜歡這個語言”,然后再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多聽多說,多寫多讀。
        談及中國人眼中的伊朗,華黎明認為國人太不了解伊朗,好多人想到伊朗去旅游,問他第一個問題都是“伊朗安全嗎”?“實際上伊朗在中東是最安全的國家?!?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后,伊朗這個國家在國際上被高度妖魔化,美國人把伊朗叫作“邪惡軸心”,西方媒體關于伊朗的報道大都是負面的,而中國的媒體大多采用西方的報道。以電影《逃離德黑蘭》為例,華黎明親歷了伊朗革命和后來發生的伊朗學生占領美國大使館及兩伊戰爭的爆發,直言電影中相當大的成分在丑化伊朗和伊斯蘭革命,和真實情況并不符合,中國人看了,可能會對伊朗產生負面的印象。能反映伊朗現實生活的,反而是《一次離別》《推銷員的故事》這樣的電影,他強調伊朗是一個既不邪惡也不神秘的正常國家。
        隨著現在中國和伊朗交往的增進,普通中國人對伊朗的看法也慢慢在改變。華黎明希望“中國有更多的人學習波斯語,而且學得很好,為中國人介紹伊朗、介紹波斯文化”,希望北大學子“抓住黃金的機會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希望北大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