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正常人類組織中合子后嵌合突變分布模式

        期次:第1485期       查看:160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魏麗萍教授課題組在《PLOS遺傳學》在線發表研究成果,揭示合子后嵌合突變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來源和分布模式,并系統描述其差異。從來自健康捐獻者的器官樣本中檢測并驗證了164個不同的pSNM。其中,胚胎期pSNM集中在DNA復制早期的基因組區域,克隆擴張pSNM集中在DNA復制晚期的基因組區域。



          本報訊 近日,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魏麗萍教授課題組在 《PLOS 遺傳學》 上在線發表研究成果,揭示合子后嵌合突變在人類正常發育過程中的突變來源和空間分布兩種重要分布模式并系統描述其差異,對理解人類突變的產生和積累有重要意義。
          合子后突變指發生在單一個體合子生成后的 DNA 改變,突變可影響個體的部分細胞或組織。合子后單堿基嵌合突變(pSNM)在腫瘤中被廣泛研究,并被認為在腫瘤發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論上,合子后突變是人類所有變異的來源,但表型正常的人類個體正常器官中pSNM的分布模式和特性還不明確。
          魏麗萍課題組基于全基因組深度測序和擴增子高深度重測序技術,利用高通量測序嵌合突變檢測工具MosaicHunter(2017年發表于 《核酸研究》),從來自5位健康捐獻者的27個器官樣本中檢測并驗證了164個不同
        的pSNM。各組織內檢測到pSNM的突變等位基因頻率在1.0%至29.7%之間。
          通過比較同一組織內部和不同組織間突變等位基因比例和驗證突變數目,課題組發現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pSNM:所有突變中約一半突變來源于早期胚胎發育時期,稱之為胚胎期pSNM;另一半可能主要來源于胚胎發育完成后組織自我更新時的克隆擴張,稱之為克隆擴張pSNM。這兩種pSNM在突變譜特征上有較大區別:胚胎期pSNM中C>T突變比例比克隆擴張pSNM更高,且這些突變在CpG位點上突變率更高;對復制時機的研究發現,胚胎期 pSNM 集中在DNA復制早期的基因組區域,克隆擴張pSNM集中在DNA復制晚期的基因組區域;對 DNA 轉錄活性的研究發現,胚胎期pSNM集中在胚胎期染色質開放區和拓撲關聯區域上。
         ?。ㄉ茖W學院)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