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作風建設論壇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期次:第1696期    作者:·孫一平   查看:20

        文章闡述了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五個維度,包括精神認同、政治認同、制度保證、用人導向和監督檢查,并強調了五維協同的“剛柔并濟之道”對改進作風的重要性。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作風建設貴在“?!薄伴L”二字。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是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題中之義,更是檢驗作風建設實際成效的必然要求?!俺!薄伴L”二字體現了作風建設長期性、艱巨性,道出了努力的方向。如何實現“常”與“長”二字目標,本文擬從工作層面進行探討??梢哉f,落實“?!薄伴L”二字,工作中我們需著眼于精神認同、政治認同、制度保證、用人導向、監督檢查這五個維度的統籌謀劃與協同聯動,共同構建精神定魂、政治定向、制度定型、用人定標、監督定矩的閉環體系。

        精神認同是動力,解決“思想自覺”問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首先體現在改進作風的決心和信心上。作風建設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釘釘子精神為底色。改革精神要求打破慣性思維,直面作風頑疾,探索以新方法、新模式解決作風建設深層次問題。釘釘子精神要求黨員干部找準“病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持續發力、步步為營,推動作風建設取得實效。培養精神認同就是要以改革精神和釘釘子精神凝心聚力,激發黨員干部自我革命意識,增強作風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政治認同是基礎,解決“政治方向”問題。政治認同反映了執行主體對執行目標的認知程度。政治上堅定,行動上才能堅決有力。在作風建設上,政治認同集中體現為對“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一理念的認同。加強作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群眾路線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實踐載體,“血肉聯系”是黨的根本要求,脫離群眾是最大危險。只有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真正找準作風建設的“根脈”,錨定“人民立場”的根本坐標,確保作風建設不偏向、不走樣。

        制度保證是關鍵,解決“行為規范”問題。制度建設是深化作風建設的治本之策。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法規制度。沒有制度保證,改進作風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制度帶有根本性,只有扎緊制度的“籠子”,才能為作風建設提供剛性約束。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正是通過一系列黨內法規的制定和完善,作風建設才得以持續深化。同時,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以剛性問責杜絕“破窗效應”。要對制度執行中的堵點進行動態優化,確保制度既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又具備“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的實踐價值。

        用人導向是引領,解決“行動標桿”問題。作風建設需要以正確的組織路線為支撐,化風為俗依靠清朗的氛圍和榜樣的力量。正確的選人用人標準是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價值引領。讓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擔重任,這是新時代 黨 的 干 部 隊 伍 建 設 的 明 確 思 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币獓腊堰x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通過重用德才兼備、勇于擔當、踏實做事的干部,為全黨全社會構建行為模仿的標桿體系與價值認同的精神坐標,進而形成“用好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示范效應,使優良作風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最終實現化風成俗。

        監督檢查是保障,解決“執行落地”問題。監督檢查是確保各項政策和制度得以有效執行的有力手段,更是改進作風的重要保障。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要加強日常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不僅能夠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精準找出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的作風偏差與行為失范,更能形成強大震懾,讓監督的“利劍”時刻高懸,切實保障良好作風得以穩固和發揚。同時,監督檢查還要常抓不懈,通過監督機制的穩定運轉,持續釋放“嚴”的信號、強化“實”的作風、鞏固“治”的成效,推動作風建設常態推進、長效運行。

        嚴的標準是“五維協同”的總基調。要堅持嚴字當頭,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只有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保持高壓態勢,才能力克頑瘴痼疾,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嚴的標準應貫穿“五維”始終:一是從嚴抓教育。通過嚴肅學習紀律,嚴格規范教學內容,嚴管教學質量,推動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場、政治原則上同黨中央的要求高度一致,從思想源頭上熔鑄精神認同之魂、夯實政治認同之本;二是從嚴立規矩。聚焦筑牢制度根基與監督屏障,通過不斷完善并嚴格執行黨紀黨規,以強有力的監督執紀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確保作風建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三是從嚴選干部。堅持把“作風過硬”作為選人用人鐵律,讓守規矩、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在嚴苛篩選中脫穎而出,以用人導向引領作風風向。

        “集中教育-日常教育-立準用人”相結合體現“五維協同”的柔性體系。教育與用人具有非強制性、思想引領性和激勵導向性等“浸潤式治理”特征,通過“內化于心”推動行為自覺。此次主題教育以集中學習為主要形式,有效推動黨員干部短期內實現思想“再充電”、認識“再提升”。立足長遠,更需將學習教育內容融入基層黨組織日常組織生活,把作風建設抓在日常。通過持續“滴灌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將精神認同、政治認同轉化為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的優良作風。同時,學習教育的成效還要與選人用人的導向相統一。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代好干部標準。通過強化“作風過硬”的用人標準,以鮮明導向使黨員干部思想對標、行動看齊。這既能激勵個體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淬煉中實現思想進步,又能推動組織生態持續優化,進而形成“以用人立標促思想校準、以思想進步促生態凈化”的良性循環。

        “立規-守規-督規”相統一體現“五維協同”的剛性體系。剛性的制度規定、嚴格的制度執行和有力的糾風肅紀具有強制性、權威性、懲罰性等“管控式治理”特征,依托“底線約束”“后果威懾”確保黨員干部履職符合規范。在新時代黨的文獻中,除中央八項規定外,《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對作風建設都有明確的規定,并在修訂中增強了規定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使其更便于落實,這為守規和督規提供了清晰、具體的制度依據。同時,監督機制的建立也是以規章制度為基準,監督內容圍繞守規情況而展開。通過巡視巡察、專項督查等手段,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控。一方面,對違規行為“零容忍”,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另一方面,監督結果及時反饋到立規環節,為制度完善提供參考。

        總之,“五維協同”鑄就改進作風的“剛柔并濟之道”。精神認同的思想鑄魂、政治認同的方向錨定、用人導向的價值引領,均彰顯“柔”的智慧;而制度保證的剛性約束、監督檢查的鐵規執紀,則淬煉“剛”的定力。唯有將教育的“溫度”、導向的“準度”、改革的“力度”、制度的“硬度”與監督的“效度”結合起來,方能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常態長效。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長聘副教授)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