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董晨暉:書劍年華經世情

        期次:第1696期    作者:■  校報記者陳法鈞   查看:20

        北大經濟學院碩士畢業生董晨暉在北大期間投效軍旅,成為駐守邊境的士兵。退役后他積極投身為同學服務的工作中,參加志愿者活動并籌辦文化節,同時也關注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他的軍旅經歷塑造了他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觀,為未來的選調生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在祖國北疆的大興安嶺,鵝毛大雪紛紛而下,緊挨著營房里的暖氣片,一個綠色的身影端坐在小馬扎上,時而疾書著古人詩詞,時而凝視著窗外白野?;貞浧鸫髮W期間的軍旅歲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董晨暉至今難忘“軍營抄詩”帶給自己的寧靜感,難忘用“書”與“劍”抒寫經世志、報國情的八載青春年華。

        赴風雪,戍邊關

        揮別燕園,一路向北,翻山越嶺,披風越雪,董晨暉來到了他魂牽夢繞的軍營。這位從小飽讀武俠故事、酷愛邊塞詩歌的熱血青年,在大二結束之際投效軍旅,并毫不猶豫地將意向服役地點選定為“艱苦邊遠地區”。董晨暉服役的部隊,是被中央軍委授予“黑河好八連”稱號的英雄連隊,也是全軍絕無僅有的長期在封凍江面上執勤的戍邊部隊。剛到連隊時,指導員送給了董晨暉兩句話:一是“我們面前沒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二是“給任務就是給榮譽,給任務就是給機會”,這兩句話讓董晨暉一下子感受到了什么是軍人本色,什么是這支英雄部隊的作風,它們也成為了董晨暉銘刻于心的“軍旅格言”和“奮斗宣言”。

        黑河的冬季格外寒冷漫長,以至于平日浩渺奔流的黑龍江足以被一米多厚的堅冰所“縫合”,讓中俄邊境形同平地,由此而來巨大的邊防壓力全都落在了駐守士兵們的肩上。第一次站上“江中崗”,董晨暉就被夾雜著冰粒子的凜冽江風吹得一陣寒顫,五層的防寒裝備也浸透了涼意。他低頭看了看腳下的江面,又抬眼望了望眼前的鄰國,“我的腳下是邊境,我守衛的是中國”的誓言在他胸中回蕩,他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來。一小時、兩小時,一班崗、兩班崗,董晨暉就這樣在北疆邊境堅守執勤了 700 多個日夜、3000多個小時,阻止非法越境、搶救被淹鐵網、對抗極端洪水,他在這里體悟著“與極限斗,其樂無窮”。

        在艱苦的訓練執勤之余,董晨暉這位“學生兵”也想方設法地將北大教給他的知識技能帶到部隊中,為部隊建設貢獻一份科學技術力量。他總結老班長們的經驗,廣泛查閱資料,結合邊境實際情況,將夜視攝像頭、某型雷達與燃料電池發電機等相結合,帶頭革新了邊防無人值守感知報警系統。他參加“創新杯”國防科技大賽、全軍軍事建模競賽等重大賽事,參與擒敵技術和軍官編組作業科目比武,制作俄方執勤情況偵查視頻,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實戰價值的創新成果。因表現優異,他被發展為全旅歷史上第一位在部隊入黨的義務兵黨員。

        同筑夢,共成長

        脫下軍裝,董晨暉把軍旅生涯所鑄造的紀律意識、集體觀念和戰斗意志帶回燕園,積極投身為同學服務的工作中。他加入退役大學生士兵宣講團,在學校的軍事理論課、思想政治課、新生教育課上,用自己從軍報國的親身經歷,為同學們帶來一堂堂生動的國防軍事教育課。他參加北京大學“豫見”支教團,深入鄉野,給河南睢縣尤吉屯中心小學的孩子們講知識、送關愛。他來到“愛在陽光下”夏令營,與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分享經歷,激勵他們向陽向上。他還參與籌辦北京大學首屆國防文化節,向廣大燕園學子傳遞熱血與青春的軍旅故事。

        在董晨暉看來,他所從事的學生工作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段經歷是擔任經濟學院2022級本科3班的輔導員。董晨暉對這份工作重視、鐘愛,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他說:“作為他們大學生活的第一個‘引路人’,我感到自己的責任是非常重的。”跟2022級本科3 班的同學共同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讓董晨暉印象深刻,他滿懷熱情地帶領同學們適應校園、建設班級、探索人生,他們一起策劃黨團日活動、一起到郊區進行素質拓展,一起籌備“一二·九”歌會、一起給未來的自己寫信。他靠前服務、貼心護航,成為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他全心全意地幫助同學們少走彎路、實現夢想?!拔視r常感嘆于我們班同學的優秀,并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力量。”談到這個自己傾注了無限心血的班集體,董晨暉這樣說。

        文學心,經世情

        作為一名文科生,中文是董晨暉由來已久的愛好。本科時,他選修了中文雙學士學位,在吟誦“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中感知古人思緒,在抄下“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時回想離鄉別情。在董晨暉看來,中文是凡俗生活中彌足珍貴的一份慰藉。

        從本科到碩士,董晨暉均就讀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報讀經濟學專業,源于董晨暉心中經世濟民的情結,源于這名青年北大人“胸中黃河月”的情愫。董晨暉說:“經濟學院的師長一次又一次地用言語、用行動告訴我,經濟是‘經世濟民’,是思國安、惠黎庶的學問,是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問題。”他記憶猶新的是,鄭偉老師在本科新生的第一堂課上帶領大家朗讀《大道之行也》,其中體現的正是北大經濟學人對于“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赤誠追求。當經濟學人的“經世情”與青年軍人的“報國志”相交融,一種更大的驅動力就在這樣的“化學反應”中產生了。“在退伍返校后,我更加認真地學習專業知識,掌握經濟理論,參與社會實踐,并希望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工作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倍繒焾远ǖ卣f道。

        “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边@是董晨暉臨別燕園之際的畢業感言。八載光陰荏苒,課堂與軍營,中文與經濟,“學工”與實踐,董晨暉的燕園時光分外豐滿多元。少年書與劍,青春志與行。他還記得高中參加北大暑期課堂時聽到的“北大的每一縷空氣中都彌漫著夢想”,他將懷揣著北大所教予的嚴謹求實的態度、追逐理想的熱情,在未來的選調生崗位上勇毅前行。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